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文‧吳孟霖(轉錄自友聲雜誌432期)
每個人都有一個故事,每個人也都有一個夢想。故事的起源往往來自生活中某個角落,夢想的實現則要經過許多努力及挑戰,最後才有機會成功。不過,年輕就是本錢,年輕就是力量,這次友聲雜誌社特別專訪了三位新加坡創業家,平均年齡24歲,卻已經擁有自己的公司,現在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們的故事。

我的人生只有一次
葉偉泉,22歲,流動玩家有限公司創辦人,創業想法來自於平常使用的手機。一般人都有玩手機遊戲的慾望,尤其是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,但是下載遊戲的過程很麻煩,如果不喜歡還得付費,讓許多人望之卻步。因此,他希望能夠推動手機遊戲普及化,透過簡單的系統,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玩到免費的遊戲,喜歡才要付錢。

這個想法看似簡單,背後卻有一段辛苦的過去。

原來,在他讀理工學院(台灣的高職)的時候,就開始接觸真正的商業。高三那一年,葉偉泉代表學校到中國交流,發現一種個性化製作的手機套模,當時新加坡還沒有這種商品。幾經思考後,認為這種產品有商機,便透過教授幫忙輾轉進口到新加坡,開始第一份事業。

當時他還年輕,沒有太多經驗,第一個出現在腦海中的問題是:如何吸引顧客?新加坡特色是百貨公司發達,幾乎每個捷運站外都有大型賣場,銷售各式產品,所以他選擇透過租一間店面,直接面對消費者。

我們知道「商場如戰場」,商業的學習要靠經驗,學校的知識也要實用才能融會貫通,這個機會讓他回想起前兩年的學習。「理工學院的訓練是很有價值的!」專案討論、分組報告、案例分析不僅可以增進自己的適應能力,也能讓自己成長。這些訓練,讓他推銷產品時,擁有更大的信心;這些磨練,也讓他了解,現實環境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。

理工學院畢業後,和一般新加坡人一樣,葉偉泉報效國家,開始兩年的軍旅生涯。他的職位是士官,不僅要服從上級命令,也要領導團隊,是士兵和軍官的橋樑。葉偉泉說:「我很感謝這兩年的生活,因為它不僅讓我懂得『接受』,也讓我鍛鍊出堅強的毅力及忍耐度。」

在軍營中,他遇到一位很重要的啟蒙導師,也就是他的上級。上級告訴他三個方針:做正確的事,將事情做對,以及我們是一家人。他牢記在心,並將其應用在軍隊的事務上,那份專業能力及樂於助人的態度,幫助團隊順利解決許多問題,獲得上級及同袍的肯定。

當兵的最後幾個月,葉偉泉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,退伍後究竟要投入職場還是選擇自己創業。當時他告訴自己:「人生只有一次。」他不想要和一般人過一樣的生活,所以便利用當兵空檔,和同袍積極思考創意點子,討論可行的方向及商機,最後在一項創業大賽中脫穎而出,得到青少年組冠軍,並在退伍後正式進入創業一族。


有些事情該做就要去做
佘榮華,28歲,Phokki設計公司創辦人,這間公司是他的第三次創業。從高中開始,他就有許多打工經驗,當過補習班老師,也在街頭賣過花,並且自己學習電腦。當兵期間,從事程式設計工作,漸漸對這個領域產生興趣。

進入南洋理工大學後,佘榮華幫別人寫程式,也接一些公司的案子。大二這一年,因為家中環境變化,讓他對於人生產生不同的思考。他選擇沉澱自己,一個人旅行,並在紐西蘭遇到一位畫家,他問這位畫家說:「你為什麼要從倫敦過來這裡作畫呢?」畫家說:「有些事情該做就要去做,不要問為什麼。」

這個答案給他很大的啟發,直到現在他都銘記在心。

畢業後,他給了自己一段空檔,到美國打工並且自助旅行。回來後在新加坡國防研究院工作一年,從事國防技術的研究。這段期間,他仔細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,發現自己對朝九晚五的工作並沒有太大的熱情,也想要做自己喜歡的事,和朋友仔細評估過後,便創立了第一間公司。

我要記錄生命
呂晴文,23歲,南洋理工大學新聞系畢業,Logue Media公司的創辦人。在大四那一年,她參加一堂新聞攝影課程,並用這些攝影技巧做了一篇畢業論文「Changing Phases」,這份報導還在東南亞國協(ASEAN)四十年慶祝活動上公開發表,最後印成一本書,放在學校的圖書館內供同學瀏覽。

「Changing Phases」主要是從不同觀點記錄當地人的生活,再透過呂晴文的報導,探討如何改變當前社會環境,給予年輕人更多反思和啟發。她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完成這份論文,不僅提早體驗記者的生活,也改變了她對於新聞專業的看法。

「我要記錄生命。」呂晴文笑著說。

大學畢業後,她決定先在新聞媒體業實習,確認自己的興趣及方向,2007年8月進入知名財經電視頻道──彭博電視(Bloomberg)擔任文字記者。由於財經新聞講求時效性以及準確度,一分一秒、一字一句都不能出差錯,讓她親身體會到新聞生態的壓迫感。

呂晴文覺得這樣的生活似乎不是她所想要的,能夠自己做採訪,報導有益於社會的事,才是自己所愛。因此,離開美國後,她前往北京生活一個月,並且做了三篇專欄,介紹中國第一所自閉症學校。

一開始,北京人並不願意接納她,畢竟來自異鄉,報導的卻是社會比較下層的故事,在傳統觀念「家醜不能外揚」的情況下,呂晴文的採訪工作並不順利。但她並沒有放棄,反而用心傾聽家長和孩子的聲音,尊重不同的文化,也尊重這些人的觀感。幾番溝通協調後,學校方面敞開心胸,讓她深入報導,而這篇文章及照片最後刊登在新加坡「HerWorld雜誌」上,並且展覽在2902畫廊內。

自己選故事,自己找題材,自己做想做的事,給呂晴文很大的動力,也讓她做出許多專業且優質的報導。她覺得記者有義務也有權利記錄社會不同層面的故事,透過文字和照片讓更多人關心這個世界,而北京之旅結束後,更讓她感觸良多。

「其實,報導就是一個將心比心的過程。」於是,他用這份熱情和經驗,成立了自己的一人公司。

創業甘苦談
每個人都有一個夢想,夢想的實現又是另外一段辛苦的過程。佘榮華的第一間公司主要做手機和視訊結合的技術,也就是用手機當作Web Cam的媒介。由於這是第一次創業,他汲汲營營想得到資金,而被投資者左右想法,最後不僅沒拿到錢,技術也宣告中斷,不得不合併到另外一間成立較早的公司內。

這個結果對他影響很大,也讓他深刻體會「人」是最大的關鍵,如果處理不好,團隊士氣可能會低落,甚至產生猜忌心裡,對公司發展將是一大損失。他還記得自己因為公司事務和創業夥伴吵架,傷了和氣也傷了大家多年來的友誼,所以第一間公司結束後,他學到了兩個重點──事情要分清楚、人際關係要處理好。

第二間公司是teliwave,主要是做網路電話應用,透過手機連接到網路,再用網路通道獲得低成本高品質的通訊服務。由於這間公司發展較早,架構穩定,加上許多前輩指導,讓佘榮華獲益良多。

「問題不必都用技術解決,有的時候也要用Business解決。」這是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。

遇到問題時,要先知道關鍵點在哪,仔細評估解決方案,如果成本允許,外包代工也是不錯的選擇,因為每間公司都有自己專精的技術和價值,只要可以整合,就是企業的生存之道。另外他也學到不一定要先有產品才能賣,有時候先賣想法再回頭製造產品,更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,成功的關鍵點就在於對產業的熟悉度及經驗。

佘榮華回憶道,他曾經和公司顧問到美國參加一次會議。雖然顧問是亞洲人,但很多美國人卻希望和這位顧問交朋友甚至談生意。他看到這個場景感到非常驚訝,便偷偷問了顧問其中的秘訣。

顧問說其實沒有訣竅,只是做了比別人多的準備。例如:事先調查會場周遭店家,了解適合談生意的地方在哪,或者提早到會場,看看大會用的器材及演講場地。這些小細節可以使自己擁有更多自信,並且在會場上發揮個人影響力。

關於這點,呂晴文心中也產生不少共鳴。公司剛成立時,由於知名度不夠,接洽生意起來特別困難,但是她不氣餒,反而更用心為客戶設想。無論什麼活動,都用最專業的角度拍攝,最真實的角度撰寫,並且積極參與培訓課程,和同好切磋技藝。漸漸地,她的文章被收錄在許多新加坡雜誌內,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。

2008年七月,她參加一個攝影比賽,得到首獎,這不僅是眾人對於呂晴文的肯定,更是公司成立半年來的重大成果。這個比賽的獎項是十二天斯里蘭卡之旅,跟著慈善團體到海嘯過後的災區賑災。她也順便報導當地人的故事,用相機和文字傳達災民的心聲。

呂晴文說:「公司治理要以人為本,拍照也是。」當時她的內心很掙扎,雖然記者第一要務是記錄現況,但是看到那群排隊很久的民眾,內心唯一的渴望就是眼前的糧食時,誰還忍心拿著相機猛拍,不顧來此的目的呢?她覺得人與人之間應該多些關懷,多為別人著想,一點小付出,有時候會換來對方永難忘懷的感謝。



有夢最美,就算是一個不真實的夢
葉偉泉說:「有夢想的人要面對現實,但不可被現實打敗。」企業無論成敗,本身就是一個很有意義的過程,因為它的存在就是為了解決人類需求,它的成功也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、不斷嘗試後才有的結果。因此,他並不後悔選擇的路,反而用更堅定的信心面對未來的挑戰。

佘榮華、呂晴文也是。

Phokki是佘榮華第三次創業,也是現在正職的公司。這間公司主要提供網路設計服務,為消費者線上修改圖片,也曾在新加坡創業大賽中獲得成人組冠軍,並且到台灣參加Global TIC比賽。有了前兩次經驗後,這次上手速度更快,已經是擁有五位員工的小公司。

有別以往的,這次他以營利的角度出發,用盈餘來激勵自己和員工,激發大家同心向前的動力。由於前兩次與夥伴相處累積出來的人際敏感度,這次他更加注意細節,從老朋友找起,清楚劃分工作範圍。當然他也了解,創業的過程本身就是充滿荊棘的,凡事不會太順利,所以常常提醒自己:「堅持到底、勇往直前。」

有夢最美,就算是一個不真實的夢。

和其他兩位比起來,呂晴文的事業還在起步中,但她很樂觀地說:「這絕對是件很有意義的事。」她認為透過文字,不僅可以將故事傳達給讀者,也能將喜悅傳送給自己。每當有人因為她的報導,而產生不同想法時,她就會告訴自己「這些辛苦很有價值了。」

給交大學弟妹的建議
內容漸漸來到尾聲,但這只是這篇文章的終點,他們的故事還在繼續進行中。談到給學弟妹的建議,葉偉泉給了三個建言:要有知識、不要落伍;要有智慧,訓練做對的決定;要有人際關係。他說:「Business is not what you know but who you know.」每個人都應該不斷學習,追求新知,並且廣結善緣,從各方面蒐集知識和資訊,進而豐富自己的學養。

佘榮華認為,年輕人做事不可以怕失敗,有時候該打掉重做,就要徹底重做,不能三心二意,最後喪失良機。所以他鼓勵學弟妹,只要有夢想就努力實現,因為就算失敗了,那又何妨?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?

呂晴文想建議學弟妹,多用學生時代廣泛學習,並且參與企業實習,接觸真實的產業。如果沒有適當的機會,不妨放空自己,到世界各地走走,用眼睛觀察不同的文化,也用相片文字記錄自己的生命,人生也許會從此不一樣。




葉偉泉小檔案
新加坡Ngeeann理工學院畢業
流動玩家有限公司總經理

佘榮華小檔案
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電腦工程學系畢業
Co-founder of Phokki Pte. Ltd.

呂晴文小檔案
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聞學系畢業
Founder of Logue Media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ve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