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蘇格拉底的申辯」概要一
蘇格拉底開頭即稱呼陪審團為「雅典公民們」,訴說此次審判沒有正當性,他只是闡述自己正確的理性,並且無懼於死亡。當時在旁聽席的柏拉圖在此篇文章中,鉅細靡遺地記錄自己老師訴諸的內在神靈、國家、正義等思想,及其偉大的人格。

「形上學」概要二
「第一哲學」探討不動的實體。批判柏拉圖的回憶說,利用「資料」與「本質」、「潛能」與「實現」的對立概念為邏輯學奠定基礎。最終目標是窮究「第一因」,構建神學的基礎。
亞里斯多德十七歲時離開馬其頓前往雅典,進入柏拉圖的學院就讀。柏拉圖死後他便離開學院,擔任馬其頓王子的家庭教師。四十九歲時在雅典郊外建立學園。由於它經常在學院四週邊散步教學,因此被稱為逍遙學派。
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雖為師生關係,但是卻採取對立的立場。柏拉圖式理想主義者,而亞里斯多德卻是中視現實的人。

「懺悔錄」概要三
奧古斯丁說:「對自己而言,我是一個謎,而這也正是我的病。」這是他耗盡一生所追尋的主題。他已隨筆的方式記載切身的問題,構成這本《懺悔錄》。書中所論述的存在論、認識論、罪以及愛等神學基本主題,塑造出該書的魅力風格。

「方法導論」概要四
紀錄人類導引自己理性時的使用方法,以及努力的經過。並從中領悟了「我思,故我在」。

「人類理解論」概要五
「沒有天賦的原理也沒有天生的概念」,所有的觀念都是從「經驗」中產生。從經驗主義的角度來看,觀念是從「白板」般的空白狀態中,經由後天的經驗生成。本書之後第六章與第八章的萊布尼茲、康得則否定這種說法。

「人類理智新論」概要六
在這本著作中,萊布尼茲沿用柏拉圖《對話錄》形式,以兩個人的對話進行討論。其中一人代表洛克,另一人代表來布尼茲本人,並以洛克《人類理智論》為基礎,對該書提出批判。

「社會契約論」概要七
「人生而自由,卻無實不在枷鎖之中。」盧梭以這句名言話開始進行論述。「枷鎖」指的是合法的統治,而非獨裁者的控制。在《社會契約論》中,盧梭清楚地論述人們合法地服從此約束之正當性。

「純粹理性批判」概要八
康得描述了形上學的概要,對「純粹知識」、「經驗知識」、「直觀」、「感性」、「悟性」、「概念」、「純粹」、『先驗的』、「後驗的」等幾個康德哲學中的關鍵詞,以及「類別表」等名詞都有嚴謹的定義。

「精神現象學」概要九
黑格爾這部大作中「現在、這裡」的觀念素材,便足子探索浩瀚的觀念世界,最後進入「絕對知識」的境界。因此,如果不先自問「我存在的意義為何」,就無法跟上黑格爾的腳步。本書籍為他論述「知識」產生過程之著作。

「意志與表象的世界」概要十
以世界是一個表象為基礎概念,探討主題與客體的關係、理解、理性、直觀等課題。叔本華自稱是康德的後繼者,但力圖超越康德的成就。以《充分理由律之四基礎》為基礎法則,最後以東方式的解脫為努力的目標。

「1844年哲學和經濟學手稿」概要十一
馬克斯在該書中介紹了國民經濟學家亞當斯密、薩伊等人的論述。從國民經濟學者的角度看手工業工廠制的勞資、資本利潤以及地租等,並指出勞工的勞動只被視為一個單存的營利行為。同時在該書中他也論述了「人性疏離」的概念。

「致死的疾病」概要十二
什麼是絕望?齊克果於《死病》舉出三種絕望。而人們因自己存在的方式不同,感受到的絕望也不一樣。書中先從這三種絕望談起。接著討論「絕望是死病」的意義,以及「絕望的形式」。

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」概要十三
查拉圖斯特拉三十歲時,離開家鄉、捨棄家鄉美麗的湖泊,一個人前往深山居住。在深山內愛練自己所擁有的智慧,享受一個人獨楚的孤獨滋味。十年後,對此生活雖不覺厭倦,但還是決定下山宣導「上帝已死」的理念。

「笑」概要十四
對於「笑」進行正式的研究分析之哲學書籍。探討範圍包括「形狀的可笑」、「運動的可笑」、「可笑的擴張」、「狀況的可笑」、「語言的可笑」、「性格的可笑」等也精神分析方式探討「笑」的現象,對於現代的「笑」具有極大的啟發。


「存在與時間」概要十五
我們的存在(此在),是能夠提問的存在。以及,我們的存在,除了存在於外在的世界,也存在於我們活著的世界中。海德格以《存在與時間》面對存在的意義,並根據古希臘至今的哲學與現象學,探討存在的問題。

「存在與虛無」概要十六
我們是以什麼的方式存在?沙特延續了海德格的疑問,並試圖回答這各問題,也嘗試超越海德格。博學的沙特在存在論與自我欺騙、羞恥、欲望、冷漠、誘惑、戀愛等現實中,為我們找出存在的答案。

「邏輯哲學論」概要十七
維根斯坦以此書嚴肅地回答「我能夠思考多少」、「我能夠表達多少」等問題。並從其中歸納出:「凡是能夠說的事情,都能夠說請楚。而對於無法說的事情,我們就必須保持沉默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ve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