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情勢研析
台灣怎麼了?這是大家現在最想問的的問題,十年之前,台灣經濟成長率平均高達7~8%,然而現在卻降到4%,2001年還發生首次的負成長。1987年到1996年,當時台灣處於開發中國家到已開發的轉型,而現在已經轉型,現在觀察世界各國,位於一軍的國家如美國、日本、英國、法國平均為2~4%,而二軍的國家如韓國、台灣,大概都有4~6%。

問題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知道問題在哪裡,大家不要只看絕對的數字,而要看相對的比較,我認為十年之前,整體台灣社會經濟蓬勃發展,工廠擴充、人才供需平衡,造成當年的經濟奇蹟。但是近十年,共產國家崩解,並積極參與世界經濟活動,釋放出大量的勞動力,這些都是影響台灣經濟的重要因素。反觀台灣內部失業率,主因就在於產業結構的改變,由於工廠外移,造成許多勞工失業,而轉行不易就造成今天的問題。

我歸納出以下三種事業型態,摩擦性失業是指轉換工作或大學生剛畢業找工作期間的短暫性失業、循環性失業是因經濟不景氣造成的失業、結構性失業代表因產業轉換所留下來的空缺,這些人不易重新找到別的工作,就造成大量的失業,因此政府必須加強轉行培訓及輔導。

創新開發競爭力
優越的地理位置,到世界各大主要機場的時間平均差不多,加上台灣海峽的掌控權,港口設施完整,都是台灣的競爭力。此外,台灣產業上下游結構緊密完整、營運效率高,企業國際競爭經驗豐富,可以掌握全球市場脈動。相對於大陸,我們有很多優點,因此我鼓勵企業利用大陸成長的機會,乘勢起飛,但不要大量投入,將雞蛋全部放在一個籃子裡,以免未來血本無歸。

觀察以上分析,我認為台灣產業未來定位必須在於知識密集、資金密集,用有特色的產品加上獨特的行銷手法,走出台灣自己的路,套用施振榮先生的「微笑曲線」,就是要找到高附加價值的產品,研發和行銷並重。接著我們回頭看台灣現在的產業,台灣最有名的是IT產業,但彼此不合作,造成紅海競爭,也讓很多小企業面臨倒閉的危機,如果我們不能掌握關鍵的原料及技術,就沒有和別人討價還價的機會。

現在的顧客已經從滿足基本需求轉變為購買價值,拿日常生活例子來說,一個LV的包包多貴都有人買,即使他可以到路邊攤隨便買個包包。兩者功能都一樣,但價錢卻差十萬八千里。再舉路邊攤為例,一個排骨湯可能只有20元,但是藥墩排骨可以賣到40元,還是大受歡迎,這就是它帶給顧客的價值。另外,有些產品也賣附加價值,像星巴克賣的咖啡,成本很低但加上環境後,價格就躍升好幾倍,這些都是很直接的例子。

所以我們必須找到自己的價值,重新創造自己的優勢。過去的成功模式無法保障未來的成就,反而形成升級的瓶頸,如果不能隨環境改變,就無法掌握到成功的機會。麥當勞的二十四小時營業,也正說明了麥當勞在台灣的轉型,並符合市場趨勢及潮流。

大家都知道,物流產業在台灣扮演很重要的角色,隨處可見的便利商店,帶來了最新鮮的食物。過去都是直接請貨車專送,但現在已經採用高科技處理,例如:RFID溫度測試,熱冷保溫模組、在晚上時可以送貨,並連線到主電腦,這些都是結合科技與服務的範例。在此我給個結論,追求顧客感動的價值,將會是台灣產業的核心力及優勢。

產業未來發展趨勢
綠色產業、環保議題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,「地球只有一個」未來環保產業將會持續發燒。此外,高知識時代也將來臨,專利及研發越來越重要,目前台灣國內專利核准數共有57236件,在美國專利核准數有5118件,但我們必須要有所省思,例如:研發是否具有前瞻性?是否可以配合產業需求?商品化程度為何?有無成本效益?是否符合市場時機?都是值得商確的問題。

台灣產品佔世界第一市佔率共有十八種,其中98%的主機板、95%集線器、89%無線區域網路卡都是相當知名的產品。雖然我們有那麼高的市佔率,但為何利潤還是很低,這就是台灣人「一盤散沙」造成的,在賣產品時,不斷彼此降價競爭,不僅賠掉了利潤也賠掉了未來談判的籌碼。因此我認為工資並非影響企業的因素,自己產品的特色才是關鍵,一味的外移產業,縱使可以降低工資,但削價競爭後,還是血本無歸,如何找到讓顧客感動的元素,變成當下的解決之道。

過去的台灣講究代工,擁有的是快速的量產能力和實體競爭力,但是現在應改轉成品牌優先,追求較高的利潤,並且創造許多無形的競爭力。如何壯大自己品牌,首先要有好的產品,以及優良的研發能力,另外還要全國上下一起努力,就像韓國的三星電子一樣,政府和民間一起推動。

當下台灣產業推動的重點共有四種:傳統產業、服務業、兩兆雙星產業及綠色產業。傳統產業強調提高既有產品競爭力及附加價值,服務業強調促進研發、資訊服務及流通產業化,兩兆雙星產業則推動新興產業發展,帶動全面升級,綠色產業則要妥善處理廢棄物或資源化,維護環境品質。

國家資源運用新思維
未來的世界將會面臨水資源的危機,台灣擁有得天獨厚的降雨量,但因為地形狹窄,水流量快,大約只有20%的水流下來,但這些可用的水中有70%留給農業用水,工業只佔9.3%,這麼多的水流給只佔GDP 1.7%的農業,資源自然分配不均勻。

國營企業也是國家資源分配再運用,2000年中船、漢翔等公司都大額虧損,在政府強力規劃即配套下,現在都以轉型成功,中船雖然裁了將近一半的人,但卻提高了訂單量,已經接到2011年,而那些被解雇的員工,因為擁有優良的技術,另外組了新公司,現在不僅有了工作,還賺的比以前更多。

產學研合作新思維
現在是新知識經濟,我們需要更多能應用及跨領域的知識,學校與企業間的合作越來越多,這是一個不錯的方式。我覺得創新合作模式應該是大學、研究機構、產業並重,政府創造商業的環境,學術界則加強和產業界的結合,透過三者共同的力量,創造出真正的價值,這就是新的知識經濟時代。工研院也不斷加強產學專利合作,促成了很多新機會。

社會新鮮人新思維
一個好的人才必須包含專業知識、一般通識、規劃能力、執行能力、領導才能、溝通能力等六大能力,準企業新鮮人應建立主動、創新、不怕犯錯的勇氣與態度,不斷創新並思考變革之道,知道如何做也要知道原因,謙虛為懷,才能夠快速學到東西,在此鼓勵大家,壓低姿態努力學習,找到自己的定位,走出自己的未來。

最後送給大家幾句話:「先兵卒,後將帥,先融入,後變革」,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,成功的人常常會去做失敗者不願意做的事,常保進步與成長,才能不斷累積成功的條件。

學歷:
1970成大機械系畢
經歷:
中華汽車總經理
經濟部部長
行政院副院長
總統府資政

現職:
工研院董事長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ve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