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客家(一)     蔡榮光
蔡老師為前新竹縣文化局長,5/17應邀前來交大演講「認識客家」,並在星期六帶我們參觀了整個新竹縣客家文化寶藏,此趟旅程讓我更加認識「Hakka」,並且大開了眼界。

前言
      「因認識而了解、因了解而接納、因接納而包容、因包容而慈悲」蔡老師一開始即以此句破題。我想對於大多數台灣學生而言,客家文化相對來說還是較陌生,即使身為客家人,也可能沒有深入了解自身文化。
         簡單來說,客家人如其名,為了分別主客,才自稱為客家人,近年來,台灣掀起一陣客家熱,不僅成立了客委會,客語電視台,在各種選舉場合中,也可以見到為客家人發聲的候選人們,就在越來越多人認同自己時,有多少人深入了解並接納這個文化呢?台灣是個多元的社會,如大海納百川,每一個人都應該了解而接納,接納後並包容他,最後化解族群的紛爭,因為包容而心存慈悲。

客家人的歷史
        歷史上,客家人起源於西晉末年,歷經五次大遷徙(五胡亂華、黃巢之亂、蒙古人入侵、滿清入主中原、清末土克械鬥)最後來到台灣,也因為這段特殊的歷史,讓客家人分散到各地,並有了不同的語調,但就地緣上來說,大多數人還是群聚在廣東和台灣一帶,再台灣約有四百多萬客家人。

        談到客家名詞,大概可以追溯到南宋末年蒙古人入侵,客家人第三次大遷徙,遷到廣東一帶,為了分別主客,就自稱客家人,據老師的說法,前副總統李元簇亦說客家口音,但他並不稱自己為客家人,而說是家鄉話,從歷史的角度來看,李家在唐朝過後便沒有往下遷徙,故他們保留了正統客家話,但因那時沒有「客家」這個名詞,所以後代也不以客家人自居,從此觀點來看,客家話極有可能是唐朝的官話,也就是國語。

        星期天的旅程中,我們特別去拜訪了現有僅存的客家傳統文化,見到了問禮堂、竹北六家、...等等極具歷史意義的古蹟,透過這些文物的保存,或許可以窺探出一些歷史的端倪。
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問禮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大夫第
        竹北六家,是林家的大本營,也對台灣歷史造成很大的影響,最有名是平定林爽文事件,故事留待下集詳述。關於問禮堂的名字,起因於論語「林放問禮」,固林家後代便以問禮自豪,並留下了這個門牌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ve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