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孟霖撰文

        千年的京都,在現代日本的對應下,有著一股令人難以抗拒的魅力,傳統的神社,靜謐的街道,清新的空氣,還有路上慢步的行人,如此的生活情調,正是京都帶給人們最大的享受。乘著自行車,穿梭在大街小巷間,肚子餓了,找一家傳統小店,嚐著「お好み焼き」,和五十好幾的大嬸聊天,接著再到附近的古廟,打禪、欣賞這田園美景,這樣悠閒的生活,就是京都。 

       
旅行,開始了,就停不下來」這是我偶然在某本旅遊書上看到的一段話,2006年的夏天,我來到了土耳其,自助旅行的點點滴滴,依然令人回味,於是又開始計劃下一次的旅行。有了先前的經驗後,規劃起來較為上手,但這次最大的不同是,我選擇了一個人,一個人帶著行李,來到位於日本的京都,六天五夜,沒有中文的世界,只有一個人的怡然自得。
 

       
談到日本,相信對大多數的台灣人來說,絕對不會陌生,在一片哈日風中,很多人對於藝文、歷史、文化上已相當熟悉,甚至還有很多人會說一口流利的日文,每年寒暑假,前往日本的旅行團也讓各大著名觀光景點少不了台灣觀光客的存在。然而,我們大多只看到表面的東西,看了很多電視節目介紹,但卻不知道這背後的故事,享受日本美食的同時,卻不知道這其中的禮儀,於是,我決定當六天的日本人,從生活中的細節來看日本真正的文化。

 

 

 

 

 食在京都

         來到京都的第一天,正好是日本當地的節份(立春的前一天),路上都有很多穿著傳統和服的小販,正在向路人兜售壽司,而且上面都標示著「北北西」三個字。這樣如此一致的巧合,不免讓我覺得好奇,我的日本朋友告訴我,今年節分的幸運方向在北北西,只要我們朝北北西的方向吃下壽司,就會為自己帶來好運,並且實現心中願望。此外,還有一個有趣的招福儀式「灑福豆」,對一個帶著鬼面去的人大喊「鬼出去、福進來」,並把豆子灑在他的身上,每個人輪流做一次,最後再吃下和自己歲數一樣的福豆,如此一來,新的一年都將很有福氣,於是我到京都的第一晚食物,就在壽司和福豆中度過。

         在京都的街上,隨處可見傳統建築,那兩三層樓高的平房,靜靜的,彷彿置身於過去的歷史中。為了嚐嚐日本人最道地的口味,我找到了一間在巷子裡面的小店,掀開門簾,原來是一間已經四十年的お好み焼き店,也就是俗稱的大阪燒。我們坐在小小的食堂內,大概只能容納五個人,座位前方就是廚師精湛的手藝,及色香味俱全的美食。隨著配料的不同,大阪燒有各式各樣的口味,但不變的特色就是鹹,醬油淋到整盤都變成了黑色,不過這才是最道地的味道。

         除了一般小店外,賣甜食的店也令我垂涎三尺,在京都最有名的應該算是烤麻糬吧!幾乎有賣甜點的店都一定有麻糬,而其中一間靠近平安神社的老店更是出名,總是吸引很多觀光客及當地居民排隊等待,一盤約莫25枝小竹片,每片上都放有細細長長的麻糬,在炭爐上烤後再加上花生粉,簡直是人間美味。另外像是紅豆餅、牡丹餅也都讓我回味無窮,真想一吃再吃。

         最後一道特色料理就是拉麵,我常常在漫畫或日劇中看到那種路邊的小店,總是吸引許多趕時間的人或上班族駐足,大火燒滾下,加上一些簡單的食材,不到十分鐘就完成了,看那細細的麵條及日本人滿足的感覺,真的是寒冬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。烏龍麵也很好吃,雖然台灣也有賣,但個人認為日本的麵條更有嚼勁,並且分成冷熱兩種,在配上暖暖的熱茶,也是冬天的一大特色。在日本的小店內,我發現他們特別喜歡發出「蘇~~」的聲音,尤其要將麵條吸的越長越好,據說他們很喜歡這個聲音,代表很好吃的意思,另外他們習慣倒加了冰塊的冰水配飯吃,或許是因為室內暖氣太熱了吧!

  

 

 衣在京都

         住在京都的居民,大多還保留許多傳統習俗,雖然服裝上都已經現代化,但遇到一些節慶時,到神社參拜絕對是不可少的事情,此時,就有機會看到傳統的和服及藝妓。和服在日本是一種文化的象徵,就像唐裝一樣,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,男性上較沒有太大特色,大多以暗色系為主,女性則有各種不同款式,而且都是鮮明亮麗的感覺,據說為了教導年輕人穿著和服,市內甚至還開班授課,讓大家更了解和服這項傳統文化。

 

 

 

 住在京都

         這六天的自助旅行,在京都大學朋友的幫忙下,很幸運的可以住在日本人的家中,前三天和我的一位朋友擠在十坪大的房間內,後兩天則是住在一個家庭內。日本人的住家內,最鮮明的特色就是榻榻米,和跪坐的墊子及小桌子。桌子前再放個小電視,大家就一邊坐在地上、一邊閒話家常,室內也沒有類似床的東西,晚上到了就拿出睡墊,鋪上一層棉被就可以睡覺了。

         在京都的學生中,外宿是大部分的生活方式,而且大多習慣獨居,故處處可見小型套房,「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。」可以看到生活上的用品,並擁有獨立的小廚房,平常可以自己煮些料理果腹,或是到附近的超商購買食材,再回來下廚。每個人家裡也都備有一台電腦,感覺跟台灣的差不多,不過牌子大多是日本國產牌,很少看到台灣外銷的品牌。

         而在一般家庭內,又是另外一種感覺,除了也有一樣的榻榻米外,更有許多高科技的日常用品,相當便利,這些東西在台灣其實都可以看到,只是我覺得日本家庭內的更有人性化一些,例如:水龍頭可以前後自動調節,洗手台呈現傾斜設計,在洗手時較不會濺到衣服,不過也有可能參觀的住家還不夠多,只能單純主觀意識的認為。

  

 

 行在京都

         我最喜歡京都的一部分莫過於城市氛圍了,悠閒的,徐徐的,感覺時間都慢了下來,心情也沉澱了下來,沒有擁擠的人群,沒有現代化的建築,只有那一份傳統的原味。行在京都,最適當的交通工具就是雙腳了,你可以慢慢的走,欣賞這四周的景緻,可以停下來和路人聊天,也可以隨心所欲拍張照。某一天的白天,我一個人在京都內行走,走著走著就來到了相國寺,寺內沒有太多遊客,只有一位清掃落葉的老翁,和一位騎著腳踏車送信的郵差,我才發現,原來這些看似年老的建築,裡面都還是有住人的。

         走著走著,我在相國寺旁的小板凳坐了下來,正要提筆寫日記時,又遇到了一位英國自助旅行的女孩,他跟我一樣也都是學生,自己一個人來京都旅行,想要體驗一下東方文化之美,再過幾天就要回去了。後來我來到京都御所時,又遇到另外一位自助旅行的荷蘭人,他已經走了五個多月,還要再走三個多月,先前已經有多次自助旅行經驗,還曾經登上南極洲這塊土地,由於跟他聊的很合,後來我們還一起到了二條城,最後才各自分道揚鑣。就是這種情調,讓我喜歡行在京都,你隨時都有可能遇到不同的人,不管是當地居民或是旅行者,相同的都是沉迷在京都這美麗的風光內。

         另外一個方便的交通工具是腳踏車,迎著微風,細細品味這一路上的花草樹木,不用擔心巷子內突然鑽出的機車,大可以放心自在的閒晃,加上京都內有很多景點,可以很快就到附近的神社,相當方便。我發現京都大學的學生大多擁有自己的腳踏車,既省錢又環保,地下鐵也是很方便的工具,只是搭一站就要新台幣五十元了,到不如騎腳踏車來的節省。

 

 

 育在京都

         在京都最有名的學校莫過於京都大學,是日本排名第二的學校,也是眾多學子心中嚮往的地方。這次旅行,我特別花了一個白天時間參觀這所學校,剛進校門,校門兩旁擺了很多情人節的看板,還有用平假名寫的「Give me Chocolate」,校門前的建築物,和台灣的總統府很像,都是中央高起的建築物,足以顯現出日本文化的特色,而這棟傳統建築就是京大百年紀念館。

         往校園內走去,我參觀了京大的食堂、教室、圖書館、還有社團開會的地方,餐廳內菜色很多,清一色都是典型日本料理,既乾淨又衛生,價格也不會太貴,後續的清洗過程也很高科技化,有一條完整的傳輸帶,直接送進處理室內。教室則和台灣的大學感覺差不多,參觀的時候還看到正在考試的學生,那緊張的程度,跟我們也差不多。由於現在正是日本的期末考週,圖書館內一堆正在溫習功課的學生,約莫四層樓高的建築,感覺空間不是很大,據日本同學表示,在京都這個地方,左右兩山間的建築物不能太高,否則會壞了視野,但在靠近一條街的地方,則可以往上建,因為那邊已經較偏離中心點,所以才有新京都車站的存在。

         或許是因為人才擠擠的關係,京都大學的學生普遍都很認真,很多人正在圖書館內看書,或是三三兩兩討論功課中,這裡的外國學生也很多,也足以顯現出京都的國際化。我們討論了一些國際上的議題,彼此交換了意見,也談到自己未來的目標,突然間都覺得自己好像老了很多,即將要出社會,變成國家棟梁的我們,很多事情都是新鮮的,但那無形中的壓力,也慢慢浮現在臉上,對於別人好的我們要多加學習,別人較差的地方也要有所警惕,這不就是學生的本分嗎?

  

 

 樂在京都

         在京都旅行,最常做的事就是參觀寺廟,隨處可見的傳統建築,彷彿置身於中國古代,故京都有小長安之美稱。在參觀這麼多景點中,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清水寺和金閣寺,這兩個地方都是有名的世界遺產,也都有幾百年的歷史。來到這兩個地方時已經接近黃昏,夕陽打在金閣寺金碧輝煌的外觀上,更加顯得耀眼迷人,而清水寺由高往下俯瞰大地,那一片城鎮,更是美麗,尤其當太陽打到清水寺的表面上,那個景象,更讓人覺得神聖不已。

         清水寺內有一個地主神社,也就是人稱的戀愛神社,上面有兩顆石頭,相傳從一端到彼端,只要能夠閉上眼睛並默戀愛人的名字,有情人自將成為眷屬。在那兩塊石頭附近,好多日本的年輕女孩,正在嘗試著,與其說是在祈願,倒不如說像在玩遊戲,只見大家嘻嘻哈哈,不斷的指引閉眼人正確道路,一下右邊、一下左邊,等到他到達終點時,大家就會歡呼,不同國家用自己相通的語言,玩得不亦樂乎。

         清水寺內還有一座聖水,那自然湧出的泉水,加上特製的勺子,聽說喝了可以強健筋骨,很多人慕名而來,排隊準備飲水,勺子旁還有紫外線殺菌器,好讓不同人飲用後不會傳染疾病。另外還有一個神蹟,在某間寺廟的樓下,據說有觀音的發跡,裡面伸手不見五指,只有感應,才能在最後看到微光,尤其當眼睛適應了黑暗後,那一點光明更讓人覺得耀眼,十分令人感動。

         其他著名的景點,像是京都御所和二条城,我也都趁這個機會前去拜訪,看完日本的皇宮後,讓我感受到皇室的儉樸,似乎比板橋林家花園還簡單,圍牆外都是小石子,進去以後僅看到幾座像廟宇的宮殿,據說那就是天皇住的地方,以及召開文武百官會議之地,由此可見日本武士道的美德,反觀走路不到三十分鐘的二条城,就顯得壯觀不少,他是幕府將軍的根據地,在歷史上也佔有一番地位。

         至於其他許多景點,我想就留給旅行書和到時候來這裡遊玩的人撰寫吧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,都有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,也有屬於自己的印象,唯有細細品味,才能夠參透其中的美麗,2007年冬天,我離開了繁華的大都市,來到了傳統的京都,離開了說中文的世界,一個人進入完全日文的地方,用「下手」的日文,展開了六天自助旅行,一路上有歡樂、也有驚奇,每個在旅途中出現的人,都是點綴這段故事的配角,我就這樣誤打誤撞,不斷向前,直到我踏上了通往機場的巴士,看著前來送行的日本朋友,按下快門,留下揮手的那一刻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ve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