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加坡是個國際化的大城市,最大的特點就是民族和諧,政府嚴禁任何種族議題在這裡發酵,官方語言也選擇英文,就是希望這裡的民族有共通的語言,大家可以和睦共處。

因此城市內也有代表不同民族的建築物。

最上面那張圖是阿拉伯街內重要的象徵,外觀就像是阿拉丁故事內的神宮一樣,看起來富麗堂皇,十分壯觀。

印度人的建築物也很值得一看,最有名的建築物是他們的廟宇,也是印度教徒參拜的地方。


這座印度廟位於小印度內,這一區平日有很多印度人聚集,商店街上也賣有紀念品及印度料理,附近有個很有名的Mustafa商場,喜歡購物的朋友可以來這邊看看。

在新加坡的印度人大多是當年跟隨英國東印度公司過來的後裔,以及這五十年來到新加坡的移民,近年來新加坡國際學生增加,外來人才需求提高,有很多工程師或想學工程的人紛紛前來這裡,印度人也佔了不少比例,總人口約佔新加坡國民的8%。

馬來人是新加坡第二大民族,大約佔有15%,平日居住的地區在芽龍附近,那邊有很多道地的馬來料理,還有一個稍具特色的馬來村,如下圖所示。我曾經參觀過一次,感覺有點沒落了,只剩下馬來建築,並沒有很多遊客。



最後一群人,就是新加坡華人,也是這裡的多數民族,約佔有75%,加上很多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及旅客,我想比例應該比這數字還多,大部分的同學也都以華人為主。不過年輕新加坡華人大多已經西化,平時用英文對話,寫中文字的機會也比較少,再加上獨特的Singlish,感覺已經不太一樣。

至於老一輩的華人大多數還保留華人傳統,不僅說方言也保有以前的習俗,我在這裡常常遇到說福建話的長輩,說起話來特別親切,雖然台語和福建話已經稍微不同,但是還能溝通。中元節、中秋節等節慶也是當地華人重視的活動之一,少數地方還可以看到繁體字,足以看出文化的薪傳。

對於大多數觀光客而言,中國城(牛車水)是一定會去參觀的地方,那裡有各地美食及商品,
書法是必賣的紀念品之一。我參觀過許多中國城,感覺每個都大同小異,只是紀念品隨著地點不同罷了。

下圖是中國城的樣子,可以看到古老的牌樓及燈籠,代表中國人的喜氣。


擺在街頭的書法攤


最後一小群人是歐洲後裔以及其他國家的移民,他們也各自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特色建築物,例如一開頭的阿拉伯皇宮以及位於另外一個地方的荷蘭村。現在的國會大廈也是當年英國人留下來的建築,就和香港的政府組織差不多,同屬於英國式風格。



以上這些景點是大多數觀光客一定會參觀的地方,如果有人想要了解進一步資訊,或者看地圖怎麼去,歡迎參考以下連結

Little india http://www.citiport.net/new/hotspot.aspx?spot_id=226&key_id=11
China Town http://www.citiport.net/new/hotspot.aspx?spot_id=158&key_id=11
Arab Street http://www.citiport.net/new/hotspot.aspx?spot_id=232&key_id=11
Malay Village http://www.citiport.net/new/hotspot.aspx?spot_id=329&key_id=11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ve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