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──回顧與展望>論壇

這是我在新加坡聽的第一場演講,也是最盛大的一場。

這場演講是由南洋理工大學、聯合早報和通商中國聯手主辦,邀請新加坡和中國重要的商界及政界人士演講,並舉辦小型論壇,討論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經過及未來展望。

當我聽到學校將舉辦這場論壇時,二話不說就購票參與,一來是希望觀察新加坡人的演講,二來也想了解從中國官員口中說出的改革開放,最後就是想體驗泛太平洋酒店的豪華程度。

這三小時,讓我重新學了一課,原來文化不同,演講的感覺也很不同,即使語言是一樣的。

星期六下午兩點整,會場已經座無虛席,各地口音此起彼落,感覺像是一場海外華人的大聚會。我站起來看了一圈,現場應該有一千位聽眾左右,其中不乏許多白領階級人物,還有在新加坡讀書的學生。

信心中國帶給幸福和希望
第一位演講者是馬波先生,他在四川省教育部門和共青團工作多年,1988年開始在四川黔江地區從事黨政工作,2005年至今任四川省委副秘書長,2006年升為正廳級兼任省委辦主任。

馬波在演講中提到,他們家庭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受益者。小時候生活非常困苦,沒有東西吃,還要翻山越嶺去學校讀書,當時他的母親感染腎炎,因無力醫治,於1975年去世,隔年發生了唐山大地震,以當時的資源根本無力救災民,這些經歷都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1976年毛澤東去世後,四人幫被逮捕,文化大革命也正式宣告結束。華國鋒重新掌權,於1977年恢復高考,1978四川省實施全省改革,他正好跟上那個時代,進入高中就讀。政府也開始一連串的改革,直到今天,他感性的說:「如果沒有改革開放,就沒有今天富裕的中國。」

接下來,馬波用一系列數據說明政府努力的成果,例如:國民生產毛額增加多少、電力普及率多少、市場總值等等。他也舉自己所在的黔江地區為例,1992年以前非常窮困,全區只有一條主要電話線和對外聯絡道路,裡面的世界還是無水無電的原始農村生活,但現在已是現代化的都市,可以看出這十多年來的改變。

這三十年來的改革開放,他歸納出八個改變方向:從高集中計畫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、從生存導向到發展導向、從不重個人到以人為本、從半封閉半開放到全面開放、從農村到城市、從信息單向到信息開放、從缺乏素養到文明、從落後到開明,這就是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。

此外,馬波也總結改革成功的四大關鍵因素:堅持經濟改革先行、堅持漸進式改革、保持政治穩定社會安定、社會活力得到充分發揮。現在的中國,處處都是機會、但也處處都是問題。中國不缺人力、市場,缺乏機制、管理、技術和國際貿易經驗,所以現在是有志進軍中國市場的人最好的時機點。

他也提醒,中國現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市場經濟不穩、就業壓力大、收入分配差距明顯,但這也激發出一群有心想要從事創業的青年。政府最近打算進行農村改革,也是希望可以解決這些問題。

總結以上的演講,他用軟性的口吻說了一句結論:「信心中國帶給幸福和希望。」,中國政府將會堅持改革開放,朝未來三十年邁進。

歷史的回顧
第二位講者是黃鴻年先生,他是新加坡知名富商,和中國關係良好,創立中策集團,大舉投資中國,是財經界很重要的人物。他從歷史的角度出發,就今天的主題發表看法。

首先,回顧中國百年歷史,每當遇到一個大事件時,就會有個大改革。1895年馬關條約後,就有了1898年的戊戌變法。十年文革後,才有三十年的改革開放。這些都反應了人類對現況的憂慮,以及想要改變的想法。換句話說,「物極必反」,壞事有時候可以變成好事。

黃鴻年認為這三十年的改變可以分成三個階段,第一階段是1978年突破傳統理論束縛,從階級鬥爭轉移到現代化建設,並且釋放幹部,進行改革的任務。第二階段是1992年鄧小平的南巡講話,「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,社會主義也有市場」、「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,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」,解決了姓「社」和姓「資」的問題,也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。

第三階段是2003年提出科學發展觀,堅持以人為本,樹立全面、可持續的發展觀。從鄧小平時期的「先富論」到現在的「共同富裕論」,中國正朝向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。

然而,中國前景雖然清晰但又充滿變數,現在有些人講的新四化─貪污集體化、做假現代化、哄騙千面化、環境大惡化─就是在批評這個問題。他選取了三個值得關住的問題,和在場聽眾分享。

第一、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嚴重落後,尤其是農村人口的保障還有待加強。第二、誠信建設有待加強,例如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三鹿毒奶事件。第三、農村問題要好好解決,盡量解決城鄉發展不均的問題,讓農民也能進入小康社會。

新加坡人力部代部長顏金勇先生也在演講中提到,從新加坡政府的角度來看,中國目前有三個挑戰:如何持續發展、如何解決人才外流問題和如何保持社會和諧。對於中國的農村現況,他也提出了三個問題,其中包括農產品質量、農業勞動者素質,和農業管理機制,這些都需要中國政府仔細思考及面對。

最後,黃鴻年為整個演講做個總結,自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始,它與世界的聯繫越來越緊密,加上2008年成功舉辦奧運,與其他國家已有密切的關聯。他認為此時的中國人應該謙虛謹慎、戒驕戒躁,認真省視自己的問題,不要被眼前的美景沖昏了頭,只要中國能夠繼續朝向正確方向前進,一定可以達成改革的目標。

我的觀察
也許是文化差異,又也許是官僚體制,我覺得馬波先生的演講有點太「官方」了,太強調美好的願景及成果,感覺有點浮誇,不知道真實情況是否像他說的這麼好,這點也許要親自體驗才知道,我想大陸朋友應該可以做進一步的分享。

另外,他一開始的開頭用「尊敬的」各位來賓,這個稱呼我在台灣很少聽到,畢竟都已經是貴賓了,再加上尊敬兩字,會不會有一點錦上添花,還是大陸人習慣這樣稱呼。

不過,我也要給他演講一些掌聲,因為他聲調運用適中,加上說話流暢,感覺很鼓舞人心,當然台下也回以熱情的掌聲。

另外一位講者黃鴻年先生,我本身也非常欽佩,欽佩的是他豐富的閱歷。從他的演講中,中共黨政高層感覺都是他的好友,他也跟我們分享很多內幕消息,包括見毛澤東的故事,以及和華國鋒吃飯的事,都讓人大開眼界。

他的演講因為沒有背稿,感覺更加生動,也更引人入勝,也讓我體驗到共產黨另外一面。

另外,當天共有四位聽眾發問,三位是來自在新加坡讀書或工作的中國人,一位是新加坡本地人。前三位的問題都不錯,但講述問題的時間都很冗長,其中還包括不少客套話,例如有一位同學問題問完後,還說了一段讚揚中國的話,讓現場的人發出會心一笑。這點我不知道是不是常態,畢竟還沒有參加過太多類似的演講。

我的評論
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,成果衍伸出來的問題也是清晰可見,這是值得中國人省思的地方。也許就像十多年前的台灣,經濟起飛帶動人民生活富裕,但也衍伸出很多社會問題,例如:貧富不均、環境汙染等等,也許這是人類發展必經的過程,但是提早發現並且對症下藥會比事後治療還付出較少的代價。

此外,以一個外人來看新加坡和中國的交流,我覺得新加坡政府很有遠見,姑且不論政治,以新加坡是中國第七大貿易國的數字來看,兩國之間的交流有一定的基礎,加上近年新加坡提供優秀中國學生獎學金,以及推出「市長班」的課程──中國重要官員的進修課程,可以看出新中兩國的友好關係。

回頭看看台灣內部發展,我覺得年輕人應該要有能力跳脫自我侷限看世界,從整個世界的角度來看台灣未來的發展。新加坡很早就和國際接軌,因為它知道必須開放才有競爭力,我們也該換個角度思考自己,如何準備才能迎接未來的挑戰。有了好的人才,才有好的競爭力。

很多人都說台灣經濟不好,失業率提高,工作不好找,但我覺得處處都有機會,看你願不願意嘗試,因為你的市場在全世界。危機就是轉機,中國也是經歷十年慘痛教訓,才提出改革計畫,也許當下看不到成果,但這就是一種投資,風險和成效都由自己承擔。

所以,我鼓勵大家換個想法看台灣,台灣是個多元文化的世界,資訊量充沛,正因如此,我們更該培養獨立的價值觀及判斷能力,不該隨著媒體潮流左右。出國後這種想法更多,一件事情不同角度做出的報導就不一樣,我們無法知道誰是最真實的,但我們可以用自己的理智來判斷誰是對的。

現在越來越多人到海外工作、讀書,有些人成功,有些人失敗,姑且說它是一種趨勢,或是一種盲從,但那的確會帶給自己不同的觀點,就看你願不願意承擔風險。無論到哪個國家,我想這段路程都會很辛苦,但是如果你相信它有未來,也許你就有更大的勇氣去嘗試。

後記
面對資訊爆炸的時代,我想每個人接收的訊息已經足夠多,就像台大前傅校長說得「一天只有二十一個小時,剩下三小時是用來沉思的」。有時候,關掉電視、拔掉網路,靜下心來思考時,或許會激發出不同的想法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ve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