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篇文章是我在台大修「北歐兩性關係」的老師所寫,主要是希望效法北歐,引進托育制度到台灣,以解決生育率低落的問題,有興趣的網友可以瀏覽一下,相信各位也會有一番不同思考。

劉毓秀(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、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)
甫於今年四月上路的「保母托育管理與補助」制度,對保母托育進行管理,並對就業父母的二歲以下嬰幼兒提供托育費用補助。這套制度是轉化北歐制度而來,其機制在於「藉著補助家長而將保母納入管理,並藉著提供補助與可靠的托育服務來促進家長就業」。前述北歐模式設計,恰可實踐「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」的禮運大同篇育兒模式──這才是符合新世紀需求的制度模式!

此制度實施一個月以來,揭露了我國現行制度的許多問題,包括合格保母數量不足、有些保母托育品質有待改善、有些父母難以證明有就業或難以就業等等。有些人因此否定此制度的價值,但是,我們應該換個角度想:我們應該因此更加肯定此制度,因為它開啟了漸進改善前述問題的契機!接下去,我們應該努力解決這些長年存在的問題,而不是走回頭路,其理甚明。

近年儒家文化地區,包括日本、香港、新加坡、南韓和台灣,不約而同落入生育率嚴重低落的困境。其關鍵性因素有二,一為育兒的經濟與照顧負擔太重,二為國家政策未能支持女性角色轉型。新世紀女性大多希望能夠實現自我,而且大多須要就業負擔家計,因此普遍不願或不能扮演「女主內」的傳統角色。

我國民間組織與專家學者發現,北歐制度是一套環環相扣的解套良方,它將國民常模界定為「就業者+育兒者」,據此設計政策支持人民兼顧工作與生育。這套「育兒政策+就業政策」的路線,長年實施下來,使個別家庭和整體社會都能兼顧「生育」和「經濟」兩個面向,得以生生不息,長保豐榮。世界經濟論壇(WEF)的2008年評論即指出:「北歐各國持續在全球競爭力排行榜上名列前茅。其巨觀經濟環境最佳,政府財政皆有盈餘;其施政效能最高;其教育[包含托育、學校教育、職訓、成教]成效也優於世界其餘國家。」我們必須指出,北歐長治久富的根基便是托育政策與就業政策的結合。「雙親必須就業才能享受托育服務」的規定導向人民充分就業,而其家庭教育也連接著雙親就業與托育制度,而呈現「得到充分支持」及「小孩獨立、負責任」的雙重特性,孕育源源不絕的優良人民/勞動力。這套制度因而被稱為「生產性」、「預防性」、「積極性」的福利制度模式,有別於我們習見的補救式、消極性福利措施。

效法北歐制度而來的保母管理與補助制度,也仿效北歐的「務實、漸進」精神,不求立即達到十全十美(那就不可能開始了,因此責備政府「應先做到保母數量充足、品質無虞,才可讓政策上路」的說法是不通的),而要朝向「讓人民兼顧工作與育兒」的大方向逐步邁進,一方面協助就業父母育兒,另一方面讓更多人(包括育兒的親友)受訓納管成為稱職的保母。目前已經浮現的諸多有關就業和保母托育的問題,具有指引我們正視相關制度缺失的效用。如果我們能夠進一步學習北歐作法,由政府和社會各界持續集思廣益,協力因應,當能漸進建立可長可久的美好制度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ve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