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
絆腳石即墊腳石
本文刊於友聲雜誌423期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翻開黃河明學長的人生履歷表,琳瑯滿目可以說是台灣科技業的發展史,沒有顯赫家世的他,靠著自己的勤奮努力,一躍而成惠普台灣區的董事長兼總經理,在惠普工作二十三年的經驗中,一步一腳印,突破難關,帶領公司成為知名外商企業。如今,他又即將開始事業的第二春,結合電機的工作背景及台大商學研究所博士頭銜,成立了悅智全球顧問公司,究竟黃學長的人生步棋如何走?成功哲學又是什麼?以下文章將有更詳盡的報導。

我的交大生活
回憶起交大四年的生活,黃學長認為電子工程知識的學習對他影響最大。民國五十年代,電子產業正在萌芽,整體技術相當具有前瞻性,當時的交大為了跟上這股潮流,聘請許多教授及校友返校教學。因此,交大課程比較新穎,設備很新,例如、國內第一步IBM電腦及電子設備實驗室,特別是很多老師都有實作課程,無形中增加了黃學長的學習熱忱,也讓他感受到很大的成就感。

博愛校區的校園很小,學生也很少,剛進學校那年只有兩百多人,由於規模小,師生感情也較好,很多老師都住在學校,不僅可以討論功課,還會一起參加活動,而前校長郭南宏先生,就是他們的第一任導師。當時的黃學長很喜歡踢足球,但是在高中時頂多只能當班隊,來到交大後,由於學生人數少,很容易就獲選為校隊,可以和不同年級的學長交流,「我想這就是小學校的好處吧!」黃學長露出靦腆的一笑。

交大校友對學弟妹的提攜,不遺餘力,從黃學長在學校時就可以看到。交大在台復校是由一群熱心學校事務的校友努力而成,而他是第三屆的畢業生,感受更加深刻,有一回,黃學長在班上環島腳踏車旅行的活動負責高雄地區的接待,在熱心校友的幫忙下,安排了一次企業參訪,包括高雄電子,飛利浦建元公司等。這些都是交大的學長,雖然事前不認識,但一聽是交大學生,就很熱心的招待,彷彿就是自家熟人般,令他非常的感動。

畢業後黃學長就直接工作,進入HP很多年後,才又考回台大,重新當起學生。

我的台大淵源
談到跟台大的淵源,黃學長認為這就是一種人生的再學習,早年在職場上都以工程師為主,工作多年後,深覺得管理知識欠缺,便心生返校進修的念頭,曾有一次在台大上五個月課程的經驗,受益良多。後來他當上了總經理,在公司內推出許多方案,鼓勵部屬回學校讀書,充實自己,自己也以身作則,參加了商學研究所考試,順利進入了台大,那時的他已經四十多歲。

當時台大有個直攻博士的方案,只要成績在全班前三分之一,且有強烈研究動機,就可以申請此計劃。黃學長對這個方案很有興趣,也正好前三分之一的學生中只有兩個人申請,最後就同額錄取。讀博士的前三年,主要以修課為主,當時的他一週只有六小時的時間,算是很辛苦的「半工半讀」。後來四年以論文撰寫及研究為主,著重在實務的經驗,從重要議題中,發展出一些學理理論,在指導老師指導下,黃學長選擇了電子商務相關「數位行銷通路」的議題。

他發現在通路上出現了許多有趣的「資訊中介商」,隨著網路的普及,很多新興產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,較有名的是ISP及拍賣網站,這些透過資訊來當中介的新公司,和以往用實體中介商不太一樣,是一套新的理論。當時黃學長導出了兩個模型,來描述這個架構,基本上,藉由這些中介商的出現,世界各種產業的經營方式漸漸變成合作的價值網路,它會分散在很多地方,也會有很多客製化,而他當時建議的互動介面,以及商務合作的模式,看出未來可發展的方向,而現在最有名的GOOGLE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
事業的第二春
黃學長在惠普總共工作了二十三年,在讀博士班時就在思索未來的發展,惠普的生活非常忙碌,必須花很多精神在公司上面,令他覺得有些「疲乏」,加上他花了很多時間培養接班團隊,似乎是時候離開公司了。於是他計劃提早退休,並興起創立顧問公司的念頭,希望透過聯盟方式,和國外高階經理人合作,提供企業諮詢、管理及培訓的經驗。

一開始,就是要尋找夥伴,「人算不如天算」此時又有另一段插曲。政府透過黃學長的指導教授找上他,聘請為資策會董事長,當時正處於論文衝刺期,分身乏術,但在好朋友建議下,黃學長選擇了資策會,因此有機會接觸政府部門的業務,例如:國科會,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等,但是這讓他原先五年半畢業的念頭落空,直到資策會任滿前夕,才順利畢業,總共讀了七年。

卸下資策會董事長一職後,黃學長又回到他的創業計畫,他希望聘請國內外知名的高階主管擔任顧問,並以行銷和人力資源為主要核心項目。草創之初,有一半的夥伴都是以前惠普的同事,他們都曾離開惠普,只因為共同的理想,又再度相逢,一起創辦這間公司,並取名為悅智全球。經過多年的努力,目前外國人的顧問已有四位,希望近幾年可以快速增加,透過跨國顧問的合作,加上通訊成本快速下滑,慢慢實現『世界是平的』理念。

萬事起頭難
以一家台灣的公司,如何和國際企業競爭,就是黃學長急欲思考的方向。初步朝向兩個特點發展,第一、悅智比外國公司更了解亞洲及中國,成為經營華人市場最優秀的公司。第二、大多數成員有科技背景,尤其是數位科技,他相信假以時日一定會比其他公司更符合新世代的需求。當下他們也利用各種有限財力,研究科技與顧問業的合作,希望將科技和管理做無狹縫的連接,贏在起跑點上,並有更多動力來面對未來的挑戰。

然而,草創期最大的困難就是公司規模較小,很多人不認同公司的專業,所以須要花更多力氣爭取專案,而且也無法招募許多全職的顧問。而招募專案顧問的缺點就是,專案完成後就離開了,如此一來,爭取客戶就變成很辛苦的一件事。當然這是黃學長一開始就考量到的,於是他先爭取幾間知名公司的合作,慢慢建立口碑,同時國外也出現了一些機會,漸漸擴大公司知名度。

此外,黃學長也在摸索新的經營模式,悅智和很多新公司一樣,必須設定業務目標,每個月都要思考下個月預計開發的新產品,但是HP屬於穩定成熟的大公司,只要穩扎穩打、慢慢前進即可。他認為這個時代是台灣企業的分水嶺,過去大家創造的價值較低,但工時較長,例如:代工製造,但是現在的顧問業,需要高階人才,附加價值高,工時相對也較短,如何利用新的商業模式組織,就成為目前最重要的話題。

在先進國家,有些收入很高的人,選擇了工作和家庭平衡的生活,一年可能只工作四、五個月,剩下時間參與社會公益或是有興趣的事,但前提是同樣時間要創造比別人多兩、三倍的價值。當知識社會的來臨,好的知識創造的價值可能超過一般工作的兩三倍,這也形成悅智的目標,如果這個想法成功了,促成其他公司發展相似的經營觀念,也是指日可待的。

絆腳石即墊腳石
回憶起人生中的逆境,最鮮明的印象就從工作開始談起。黃學長到惠普工作前六年都是從事技術性的職務,直到有一次朋友邀請他到某間公司管理工廠,才有機會擔任廠長一職。公司當時正處於賺錢的階段,只因股東和公司的意見不一,最終面臨解散的命運,即使有優渥的遣散費,但對他而言,卻是個相當難過的回憶,這是人生中第一個逆境。

還好那個時候經濟已經有些基礎,生活還過得去,於是黃學長就給自己兩個月的空窗期,詢問同學的意見,找尋下一個機會。進入惠普擔任業務工程師也是一個機緣,一方面可以結合管理及技術,另一方面也給自己較多磨練及挑戰,那年他二十九歲、西元1977年。由於之前有些工程上的經驗,省了不少學習時間,兩年內就順利晉升為經理。

另外一次較大的挫折,是黃學長剛升任台灣區總經理的時候,那時他還在泰國協助建立分公司,返台後很多高階主管都離職了,離職率高達19%,第二年竟然高達20%,直到找到新的方法及措施後,才開始好轉。對於這些挫折,無形中就會產生很多壓力,因此要盡量用達觀的思想來克服這些困難,黃學長早在年輕時就讀過許多積極正面思考的書,並照書上的建議練習,比方說,早上起床要灌輸正面思考,讓自己一天開始就很快樂。

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是「你相信自己會成為什麼,就會成為什麼」、「盡力去做,結果交給上天」,他也接受了一個觀念,能夠起床就是很棒的事情,要對世界多一份感恩。於是對自己的生活就很有規劃,希望每件事情如期做完,並鼓勵自己面對下一個挑戰。時間管理上,黃學長特別重視每天的運用,對他而言,早上的工作效率特別高,一天一半的工作幾乎可以在早上兩小時完成,下午壓力比較小,可以和員工有多一些互動。此外,也不要天真的以為,工作可以很快的做完,這是錯誤的觀念只要每天都有成長,一步步達成目標,就有收穫。

交大VS台大
比較台大和交大的差別,黃學長覺得台大的特點,在於學生的多樣性,有新聞、文學、電機、化工、…等,校風也較自由,參加社團,課程多元、累積不同的人脈,也是它主要的優點,很多人都有修輔系的經驗。然而,交大的優點就在於學有專精,注意課程間的架構及關連性,對於工程師的基礎訓練,可以有完整的一套邏輯,加上和竹科的緊密結合,有很多實務的學習機會,對學生而言,都是很好的成長。

台大另外一個優勢,在於悠久的歷史,當初整體校園規劃,給世人一個完整大學的感覺,而交大是一點一滴,在苦難中成長,至今才有比較完整的感覺。男女比例也是一個問題,交大陽剛氣味太重,而台大就陰陽調和,也會促進男女之間的合作。當然改變都是需要時間的,他相信一步一腳印,時間終將會證明一切,不要妄自菲薄,而要更努力的求新求變,另外也要凝聚交大校友的向心力,促進產學合作和藝文活動的發展,讓交大可以繼續向上提升。

我的學思歷程
黃學長和其老婆在民航局認識,結婚已經快滿三十四年,育有兩子,從小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,就是紀律與自由並存,除了生活細節外,其他都給予最大的自由,他們不施予填鴨式的教育,只希望可以多元發展。年輕時很喜歡打橋牌、讀小說,每天早上的跑步是他維持工作效率和不會疲倦的關鍵因素,夏天有時太熱,就改成游泳,週末偶爾打網球,也去打高爾夫球。他認為「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」如果週遭有人為了急著完成某事,而忽略健康,是欲速則不達,得不償失的事。

此外,黃學長最喜歡梵谷的書《生之慾》,主要敘述梵谷的一生,精采的地方在於描述偉大的畫家一生的悲慘際遇,包括深刻的人物心理描述,最後留下很多思考的空間。從世俗的眼光來看,梵谷的一生沒有所謂的快樂,但死後大家才發現其偉大,主要是發現他對藝術創作的熱情,一般人如果遭遇一半的挫折,可能就放棄了。

這給黃學長很大的啟發,要做偉大的事情必須堅持到底,即使旁人投以異樣的眼光也在所不惜。此書最大的諷刺就是,梵谷在世時沒有人去買他的畫,直到死後才身價不凡。因此他認為凡事要跟隨自己的方向去做,久了以後慢慢就會顯現出價值,對於理工的人來說,工程上的訓練太多理性,有時候也要多些感性的關懷,才能夠有更好的生活態度。

黃學長最喜歡的一句話是「把絆腳石變墊腳石」,如果路上看到一個礙腳石,心中會很不開心,但如果你想要墊腳的東西,石頭或許會有些幫助。於是他又產生了新的思考,例如:我們學工科的人和學商的站在一起,口才自然比不上他們,不斷的練習後,當然還是沒有比他人好,但在自己領域已經夠用,勝過其餘理工的人。學英文也是如此,在國外我們或許比不過香港和新加坡人,但是不斷練習,一定可以成為台灣裡面最稱職的人,以後有機會,自然就變成台灣最佳的代表,這些都是很明顯的例子。

給學弟妹的建議及自我期許
交大是對社會很有貢獻的一所學校,在大陸時就因為歷史的因素,搬遷多次,但每次都出現對當時社會建設有很大貢獻的人物。正如同校歌所言,為社會培育偉大的人才,將會成為世界之光,即使現在離世界一流大學有一段距離,但是考量交大和這些學校的歷史相比,算是有不錯的基礎,期望大家有偉大的視野及胸襟,成為國際一流的人物。

在學校時,除了本科課業,有空多接觸其他知識,參與社團,可以讓自己學到課業以外的知識,讓生活更加平衡。同時也要珍惜在交大的每一分每一秒,因為大多數的老師和同學都是優秀的,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」,跟這些人在一起的每分鐘都是學習的機會,務必好好把握。

對於自己的期許,黃學長淡淡的說,現在是自己事業的第二春,要用更多智慧解決生活上的問題,當下首要目標就是發展悅智全球顧問公司,期望有朝一日能變成世界知名的顧問公司。在工作之餘也要空下較多的時間,參加公益活動,並為這個社會做些更有意義的事,這才是人生啊!

黃河明學長小檔案
學歷
交大電子工程學系學士59級
台大商學研究所博士

經歷
惠普台灣分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
資策會董事長
交大思源基金會董事長

現職
悅智全球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iverkid 的頭像
    riverkid

    【轉個彎旅行】那些過程教會我的事

    rive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