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前言:
大陸,對大多數台灣人來說,是一個很敏感的名詞,也是一個很難定義的名詞。在政治上,兩岸立場對立,互不相讓;在外交上,兩岸互相角力,但處於弱勢的是台灣;在經濟上,大陸固然有良好的發展契機,但台灣目前絕對還有自己的本錢;在文化上,大陸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洗禮後,產生嚴重的斷層,反之台灣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傳統,佔有絕對的優勢;在民間上,兩岸血溶於水,同文同種,其交流程度遠多於一般人的想像,也因為最近十年來的互動,讓兩方人民有更多認識彼此的機會,進而激盪出更多思想的水花。
去年寒假,我很高興有機會前往大陸旅遊,接觸當地風土民情,也參加上海AIESEC的全國大會,進一步和來自全中國各地的菁英交流分享。古人說: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。」以前所接收到的訊息,讀過的書,有幸經由這次機會親自體驗,對我個人而言,所得到的震驚遠超過我的想像,還有更多議題是值得我們年輕人仔細思考,希望藉由我的文章,讓更多有興趣了解大陸的人,可以從中獲得一些新想法。
大陸現況分析:
1. 高度經濟發展對老舊社區帶來的衝擊
自從改革開放後,大陸經濟每年以十倍速快速成長,不僅經濟成長率高,環境也日新月異,鄉村慢慢建設成城市,城市也越來越進步,其變化之快足以刊登世界紀錄。然而,這些發展的背後卻隱藏了很多危機,最明顯的是「新與舊的交替」。
上海市是全大陸發展最早的地方,昔日堪稱「十里洋場」,今日風華依舊,車水馬龍的市區中,看到的是一群為生活奮鬥的人民,這些人來自大陸各地,更精確的說法,他們來自世界各地,因此造就出現代化、國際化的上海。表面上當然是光鮮亮麗,但若仔細觀察,這個地方還是充滿許多落後之處。
最明顯的是街頭的行人,形形色色都有,有穿西裝卻挑肩擔的商人、有打赤腳在街上賣農作物的農人、有大包小包穿著破舊的路人,當然也有打扮時髦的年輕女性、拿著筆電的經理人。其次看到的是上海的街頭,有腳踏車、機車、三輪車、汽車、電車、地鐵,新與舊的交通工具皆有,每種車都在徵「路權」,誰的喇叭聲大,誰就可以通過這條路,因此,無時無刻都會聽到喇叭聲,當然路人偶爾也會加入戰局。
上海公車總站是一棟新建的大樓,嶄新的建築物對面卻是老舊的房子,坪數很小,小到家裡沒有地方晾衣服,只好掛到街上去,形成上海街頭另一番獨特的風味。不過這裡是上海,相較之下貧富差距較不明顯,若到其他城市,肯定差異更大。
我個人認為,這是城市進步的過渡時期,時代在變化,人們水平也會慢慢提高,我想台灣早期應該也有過這段時間,相信在過幾年去大陸時,又會是嶄新的一面了。
2. 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再造與成長
當人民知識水平提升、生活水準進步後,漸漸有熱心的人願意投入社會再造,關懷週遭的人,並且思考自己的文化與歷史。這次大陸行,我遇到很多當代的高知識份子,也討論了很多文化上的議題,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,他們試著去思考古老的傳統,思考文革對社會的影響,思考簡體字的應用,也思考傳統習俗的美學。
普遍來說,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正慢慢在年輕世代中發光發熱,他們努力學習古文、書法,及唐詩宋詞,並且試著了解繁體字。他們開始批判毛澤東思想,評論文化大革命和天安門事件,並且努力向台灣學習,希望能夠將大中華文化最後的淨土保存下來,期待有朝一日可以發揚光大,傲羨全世界。
3. 台灣文化的模仿與興盛
台灣的民主思想與經濟奇蹟,一直是大陸人所羨慕的,加上他們從小就被教育成「要愛台灣同胞的人民」以及「台灣是美麗的寶島」等觀念,讓更多大陸人對來台灣趨之若鶩,也更願意接受台灣的文化。令我驚訝的是,大陸對於我們的狂熱超乎我的想像,在與大學生對談的過程中,我發現他們最愛的歌星是周杰倫、最常看的節目是「康熙來了」、了解最多的藝人是小S、最多人吃的是台灣香腸以及永和豆漿,最紅的品牌是康師傅,最喜歡接觸的是台灣人。
這一點不禁讓我有很多想法,這和我們媒體上所說的似乎不太一樣,大陸人真的那麼可怕嗎?真的是一群比較弱後的民族嗎?真的要把台灣吃的死死嗎?我看並不盡然,或許我了解的還不夠深入,但跟我相處的這一群人將會主宰中國的未來,或許中國整體思想未來將會有很顯著的改變。
此外,這趟旅行,我們一直很排斥說國語,怕被認出是台灣人,心中總是怕怕的,深怕一個不小心,身陷「敵國」,會發生不測,然而,我朋友說這些顧慮是多餘的,理由很簡單「台灣就是大陸的一份子,我們怎麼會傷害自己同胞呢?」這點讓我有點驚訝,不過這句話給台灣人兩個啟示,一、大陸全國都是統派思想,這點無庸置疑。二、台灣人在大陸有很特別的地位,正是我們可以好好思考的地方。
4. 統派思想以及大中華民族意識
初到中國,第一個讓我感受到的是國家的興盛,以及全民拼經濟的願景,四處可見「與文明同行」的標語,所遇到的大陸人感覺都充滿希望,侃侃而談他們國家的前途發展,當然不忘說明統派思想。仔細推究其背後的原因,不難發現出現這些想法的理由,三國演義開頭第一句話「天下合久必分、分久必合」,中國近百年來,歷經戰亂、殖民、軍閥,無一不深深刺痛人民的心,好不容易等到這一刻的到來,國力強盛、政局穩定,自然就會趾高氣昂,並在政府鼓吹下,一股旺盛的民族意識就此產生。
另一方面,統派思想也是政府安定民心的一步棋,塑造大中華團結的一面,以抑止內部的分裂,人民在苦、立場在對立,只要談到台灣問題,馬上又能團結一致,忘掉痛苦,政府也不斷鼓吹,塑造民進黨的惡劣形象,以加深國內仇視「台獨」的根基。然而,這些都只是表面上,大多數的大陸人還是認同和平相處、不要發生戰爭,而政府也被逼到底線,只要台灣不宣布獨立,兩岸就不會沒有任何事情。不過說歸說,大陸政府還是以充實國力為主,希望能夠走出世界,再創大中華的奇蹟。
5. 大陸年輕人旺盛的求知慾
大陸前幾名的大學生,個個都是萬中選一,這點絕不為過,每年有近六百萬的考生爭取納前幾志願學校,競爭激烈遠超過我們想像,「萬般皆下品、惟有讀書高」。很多來自鄉下的小孩,靠著努力苦讀翻身,來到了大城市,由於家境清寒,讀書變成他們唯一的娛樂,因此我聽大陸同學說,那邊每個人看書是從早上九點到晚上一點,日日不間斷。或許多少有些誇張,但卻和事實差不多,由於人太多,圖書館位子不夠,大部分學生都會選擇到教室,甚至還出現一位難求的情形。
另一方面,大陸大學生普遍英文程度都還不錯,古文就略差一點,他們對於學習充滿熱忱,也願意去接受新的事物,越來越多人出國讀書,就像早期台灣學生一樣,這點或許會讓當下台灣學生汗顏,生活富裕後,年輕人忘掉創業維艱的本質,只求PASS及享樂,卻忽略掉讀書真正的意涵,值得我們深思。
6. 韓國人在大陸的興起
亞洲四小龍中唯一不說中文的就是韓國,也是最常拿來和台灣做比較的國家,這兩者有一些共同點,例如:人口相當、國民所得相當、發展背景相當,近年來韓國在亞洲地區造成一股炫風,不只演藝事業的輸出、文化和科技也漸漸佔有領導的地位。「師奶殺手」裴永俊、「韓國小天王」Rain,都慢慢影響亞洲地區,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,韓國人已經悄悄在大陸擴張了。
韓國人在大陸,多到令人驚訝,赴大陸留學的人不計其數,無非是希望學好中文,並且提早打下基礎,另一方面,他們極力爭取儒家文化的保存,目前世界組織已經明訂端午節為韓國遺產,近年來韓國人又極力爭取孔孟思想起源韓國等等說法,其企圖心可想而知,值得台灣學生重視。
台灣學生的未來與契機:
大學四年來,有幸接觸AIESEC這個組織,參加了世界大會,遇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生,也在大三這一年和一群有夢想的夥伴舉辦史無前例的全國大會,得到社會上的幫忙,並進一步接觸新竹在地的文化。這些經歷豐富了我的大學生活,也促使我思考,什麼是台灣的大學生?身為國家未來的主人翁,我們有什麼能力和其他國家的人競爭?這些答案在我此次大陸行中,有了新的答案。
一、 台灣是中國文化的暗夜燈塔
這個標題轉錄自龍應台的文章「面對大海的時候」,漢語文化復興最有潛力的地方在台灣,這句話一點也沒錯。全世界保留繁體文最完整的地方是臺灣,中國傳統風俗民情保留最完整的也在台灣,歷代以來傳統的文物也保存在台灣,這些都是我們無形的資產,也是我們可以和別人競爭的地方。大陸在文革之後,破除了很多優良傳統,導致民俗慶典的消失,節慶的沒落,縱使現今物質層面豐富,卻失去了文化涵養,倒也不是一個完整的人。反觀台灣學生,從小在父母的呵護下,閱讀、學習書法,家中也保有一些傳統習俗,這些看似平常的東西,卻是最珍貴的文化資產,它豐富了台灣人的生活,也讓我們有生存的方向,這是大陸人所欣羨的。
我這次過去,他們問了我很多傳統節慶的事情,還有繁體字以及歷史故事等等,這些都是當今大陸人普遍學習並積極了解的部份,這些就是我們的優勢,中國文化博大精深,五千年來,經過不斷的辯論以及修改,才流傳至今,姑且不論對與錯,至少他都有存在的價值。歐美為何可以壯大,因為他們用文化來征服世界,華人想要在二十一世紀扮演關鍵性的角色,首要就是保存自己文化並發揚光大,而大陸人發現了,身為台灣人的我們,是否有對此有新的認知呢?
二、 掌握資源、努力學習
生活品質提升後,越來越多人轉向廣泛發展,學習第二外語、才藝或是音樂,我們的環境足以提供這些資源,加上台灣是個民主國家,可以廣泛接受任何外來的文化以及刺激,日本的「電車男」、韓國的「裴永俊」、美國的「慾望城市」、印度的「咖哩」、澳洲的「無尾熊」,各國文化琳瑯滿目的呈現在我們眼前,它是豐富我們生活的資源。
另外一個和大陸不同的地方是言論自由,在台灣,你可以暢所欲言,高談闊論也不怕會有警察到家門口,有發表才會有討論,有討論才會有激辯,有激辯才會成長,並促使人民去思考,試想若每個人敢怒不敢言,那社會還會有成長的動力嗎?
三、 發揮台灣人的創意和牛的精神
因為文化的廣泛接觸,進而衍伸出台灣文化,而年輕人將這些文化發揮的淋漓盡致的地方就是創意,創意絕對是我們勝過其他國家的地方,也是現今保有產業優勢的重要因素,什麼是創意?有人說是愛秀敢秀,也有人說是另一種新的思維,我個人認為都對,創意就是台灣旺盛的生命力,「雲門舞集」為何可以揚名世界,因為它結合了中國傳統文化、台灣新文化和歐美思想,並融合成新的創意,這些都是最有競爭力的一面。
另一方面,所謂牛的精神,也就是勤奮不懈,台灣會有經濟奇蹟無非是前人的努力及付出,如同牛一般苦幹實作、任勞任怨,這也是成功的方針,有人笑稱七年級生為「草莓族」,我並不這樣認為,或許我們真的沒辦法向父母那一代般吃苦,但我們有的是無限創意,沒有了戰亂更能夠去關心週遭的人,或許這也是台灣的新契機。
四、 地小人稠重感情
台灣人口密度為全世界第二高是眾所皆知的事,這樣的環境自然也培養出濃厚的情感,就我個人而言,國小、國中、高中和大學,這四間學校彼此的距離不超過一百公里,不超過兩小時的車程,因此常常有機會和同學聚聚,聊聊彼此的近況以及交換新知,常常會發生某人和誰認識,誰又和誰認識,最後全部都串在一起了,這些就是人脈。
另一方面,因為台灣特殊國際情勢的關係,台灣人出國大多團結一致,互相幫助,我之前在其他國家旅遊時,如果遇到台灣的朋友,立即會用台語溝通,就是這種熟悉的感覺聯繫起每個人的情感,當然在事業上亦成立,那些遠渡重洋的商人們,自然較願意和自己人合作,至少看在這塊土地的面子上呀!這些人情、人脈短時間來說對我們影響沒有很大,但是一旦就業後,慢慢就會有所影響,加上中華民族是一個重感情的民族,他將會是我們日後成功的契機。
台灣學生應該思考的問題:
一、自己是否還有學習的動力
俗語說:「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」現在就是這個時機,台灣的生活太富裕了,讓很多年輕人不懂得珍惜和惜福,沒有節儉的觀念,也沒有廣泛學習的意願,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如此,只是我們必須去省思這個現象,有些人怪自己英文程度不好,為何不試想父母那一代的人如何在刻苦的環境下出國留學呢?沒有什麼是天生做不到的,只在於自己是否願意努力,而這就是目前問題的關鍵點。
我們常常聽到評論家說,學生素質一屆不如一屆,還有教改的失敗導致學生變差等等,我覺得一切的本因在於人性,若沒有鞭策的力量,就會失去一些學習動力,在大陸的環境中,競爭隨處可見,所謂「居大,不易」就是在此,當每個人都奮發向上時,自然而然我們就會努力,深怕自己會被淘汰,當然這並非絕對,不過至少每個人要保有學習的熱忱及意志力。
二、向惡質的媒體及八卦文化說不
打開電視機,新聞上報導的不外乎是打打殺殺、八卦新聞和政治口水戰,我不懂為什麼電視台這麼喜歡報導,真的是大家都愛看嗎?可能也不盡然,但藉此可以提高收視率,應該是原因之一,因此個人認為,要抵制這些惡質文化,就要從本身做起,當大家都不看時,相信電視台也會做出一些較有意義的節目來。此外,就算看了這些節目,也不要受其影響,而要往樂觀的方向思考,這樣人生才會較有意義囉!
三、自己對文化的認同以及國際觀
在這全球化的時代,個人已經無法置身度外,我們更應該去思考台灣在全球化中所扮演的角色,避免被邊緣化,個人認為大陸的崛起有助於台灣在全球化下的優勢,當說中文蔚為風潮時,正統中文的優勢慢慢就會浮現,當然英文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。除了語言之外,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,也是我們可以發揮的地方,不用在乎政治上的角力,而是要思考如何善用並結合成特有的文化,這些省思值得我們去面對。
大陸學生的未來與契機
這趟旅程,我看到的一個新的希望,還有一個新勢力的興起,就如同中國的代表「龍」一樣,那些龍的傳人正在一點一滴發揚其偉大的文化。
姑且不談論風土民情,我就台灣學生的角度來思考眼中的大陸學生。早在來大陸之前,我們就耳聞了很多大陸學生的奇人異事,感覺每個人都很厲害,我並沒有太過誇張,只是在大家一傳十、十傳百,傳到都有點過於神化,因此,我是抱著求證的心態過來。
在和他們相處的七天中,我看到了以下幾點:
一、 大陸學生積極學習的態度
無論是在討論、或是分享,每個人總是有很多想法,恨不得趕緊說完,這個現象是好的,至少每個人都有深入思考這些問題,並且願意和別人分享。
二、 大陸學生活潑外向的一面
其實他們並非我們所想像,總是非常呆版,沒有創意,只會讀書的一群,大陸學生還是有活潑的一面,一樣看綜藝節目、模仿,使用電腦、上MSN聊天,這些都和台灣的學生生活差不多,唯一不同的是沒有我們這麼方便!要買東西走幾步路就到了,同學要去哪玩約個時間馬上就搞定。
三、 大陸學生不錯的語文能力
當然每個國家都有很多強者,但平均來說,我覺得台灣學生還是略遜一籌,不過我想還是有改進的一天,或許很快的中文就變成全世界共通語言囉!
四、 大陸學生對祖國的認同以及自信
對國家的認同及未來的希望,這點是我無庸置疑的,當台灣還在爭論不休時,大陸學生已經奮發向上,並且對未來充滿自信,相信下個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,這點我也相信,只是我不知道是否每個大陸學生都充滿自信及希望呢?
以上,都是較好的方面,不過每件事都有正反兩面,大陸學生當然也有該思考的問題。
一、 自己的抗壓性是否足夠
所謂抗壓性是指面對困難或壓力時,能夠解決的能力,因為環境的因素、政治的影響,導致很多大陸學生沒辦法暢所欲言,沒有辦法多方向、全面性的發展(這句話不知是否正確)。不過在台灣,每個人都有很廣泛的發展,讀書不好可以往音樂努力,數理較差可以往文學努力,這裡歡迎任何人的挑戰與學習,也不會拿考試成績當做永遠的升學標準,或許會比大陸學生還有足夠的抗壓性!
二、 自己對人際關係的敏感性是否足夠
一胎化的政策下,大部分小孩在兒時沒有兄弟姐妹的照顧,對人際關係的感覺相對來說也較薄弱,這點和台灣的學生是很不一樣的。我們大約都有一到二個兄弟姐妹,從小吵吵鬧鬧也慢慢習慣與人相處的模式。長大後和同學相處,直到現在同學還是在附近,感情自然較濃厚,加上台灣人重感情,很久沒見面了也會想辦法聚一聚,自然就培養出人的情感,在未來的工作職場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。
三、 什麼是本質的思維
大陸的競爭相對台灣來說強烈很多,但在這些競爭下,是否有去思考一些本質上的東西,例如:讀書的目的是什麼?人生的意義又是什麼?大多數台灣學生從小就被灌輸愛人愛己的觀念,要懂得為他人設想及付出,才會有「慈濟功德會」等團體的出現。大學生的我們也會參加一些服務團隊,到偏遠的山區照顧原住民小朋友,這些活動都有助於我們思考自己的人生,並且應用所學於實際中,這些獨特的經驗,影響我們很大,也是大陸學生應該要思考的地方。
PS.本篇文章作於2006年春天,若已不符現況,還請讀者多多包含,並且給予指教,謝謝
大陸,對大多數台灣人來說,是一個很敏感的名詞,也是一個很難定義的名詞。在政治上,兩岸立場對立,互不相讓;在外交上,兩岸互相角力,但處於弱勢的是台灣;在經濟上,大陸固然有良好的發展契機,但台灣目前絕對還有自己的本錢;在文化上,大陸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洗禮後,產生嚴重的斷層,反之台灣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傳統,佔有絕對的優勢;在民間上,兩岸血溶於水,同文同種,其交流程度遠多於一般人的想像,也因為最近十年來的互動,讓兩方人民有更多認識彼此的機會,進而激盪出更多思想的水花。
去年寒假,我很高興有機會前往大陸旅遊,接觸當地風土民情,也參加上海AIESEC的全國大會,進一步和來自全中國各地的菁英交流分享。古人說: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。」以前所接收到的訊息,讀過的書,有幸經由這次機會親自體驗,對我個人而言,所得到的震驚遠超過我的想像,還有更多議題是值得我們年輕人仔細思考,希望藉由我的文章,讓更多有興趣了解大陸的人,可以從中獲得一些新想法。
大陸現況分析:
1. 高度經濟發展對老舊社區帶來的衝擊
自從改革開放後,大陸經濟每年以十倍速快速成長,不僅經濟成長率高,環境也日新月異,鄉村慢慢建設成城市,城市也越來越進步,其變化之快足以刊登世界紀錄。然而,這些發展的背後卻隱藏了很多危機,最明顯的是「新與舊的交替」。
上海市是全大陸發展最早的地方,昔日堪稱「十里洋場」,今日風華依舊,車水馬龍的市區中,看到的是一群為生活奮鬥的人民,這些人來自大陸各地,更精確的說法,他們來自世界各地,因此造就出現代化、國際化的上海。表面上當然是光鮮亮麗,但若仔細觀察,這個地方還是充滿許多落後之處。
最明顯的是街頭的行人,形形色色都有,有穿西裝卻挑肩擔的商人、有打赤腳在街上賣農作物的農人、有大包小包穿著破舊的路人,當然也有打扮時髦的年輕女性、拿著筆電的經理人。其次看到的是上海的街頭,有腳踏車、機車、三輪車、汽車、電車、地鐵,新與舊的交通工具皆有,每種車都在徵「路權」,誰的喇叭聲大,誰就可以通過這條路,因此,無時無刻都會聽到喇叭聲,當然路人偶爾也會加入戰局。
上海公車總站是一棟新建的大樓,嶄新的建築物對面卻是老舊的房子,坪數很小,小到家裡沒有地方晾衣服,只好掛到街上去,形成上海街頭另一番獨特的風味。不過這裡是上海,相較之下貧富差距較不明顯,若到其他城市,肯定差異更大。
我個人認為,這是城市進步的過渡時期,時代在變化,人們水平也會慢慢提高,我想台灣早期應該也有過這段時間,相信在過幾年去大陸時,又會是嶄新的一面了。
2. 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再造與成長
當人民知識水平提升、生活水準進步後,漸漸有熱心的人願意投入社會再造,關懷週遭的人,並且思考自己的文化與歷史。這次大陸行,我遇到很多當代的高知識份子,也討論了很多文化上的議題,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,他們試著去思考古老的傳統,思考文革對社會的影響,思考簡體字的應用,也思考傳統習俗的美學。
普遍來說,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正慢慢在年輕世代中發光發熱,他們努力學習古文、書法,及唐詩宋詞,並且試著了解繁體字。他們開始批判毛澤東思想,評論文化大革命和天安門事件,並且努力向台灣學習,希望能夠將大中華文化最後的淨土保存下來,期待有朝一日可以發揚光大,傲羨全世界。
3. 台灣文化的模仿與興盛
台灣的民主思想與經濟奇蹟,一直是大陸人所羨慕的,加上他們從小就被教育成「要愛台灣同胞的人民」以及「台灣是美麗的寶島」等觀念,讓更多大陸人對來台灣趨之若鶩,也更願意接受台灣的文化。令我驚訝的是,大陸對於我們的狂熱超乎我的想像,在與大學生對談的過程中,我發現他們最愛的歌星是周杰倫、最常看的節目是「康熙來了」、了解最多的藝人是小S、最多人吃的是台灣香腸以及永和豆漿,最紅的品牌是康師傅,最喜歡接觸的是台灣人。
這一點不禁讓我有很多想法,這和我們媒體上所說的似乎不太一樣,大陸人真的那麼可怕嗎?真的是一群比較弱後的民族嗎?真的要把台灣吃的死死嗎?我看並不盡然,或許我了解的還不夠深入,但跟我相處的這一群人將會主宰中國的未來,或許中國整體思想未來將會有很顯著的改變。
此外,這趟旅行,我們一直很排斥說國語,怕被認出是台灣人,心中總是怕怕的,深怕一個不小心,身陷「敵國」,會發生不測,然而,我朋友說這些顧慮是多餘的,理由很簡單「台灣就是大陸的一份子,我們怎麼會傷害自己同胞呢?」這點讓我有點驚訝,不過這句話給台灣人兩個啟示,一、大陸全國都是統派思想,這點無庸置疑。二、台灣人在大陸有很特別的地位,正是我們可以好好思考的地方。
4. 統派思想以及大中華民族意識
初到中國,第一個讓我感受到的是國家的興盛,以及全民拼經濟的願景,四處可見「與文明同行」的標語,所遇到的大陸人感覺都充滿希望,侃侃而談他們國家的前途發展,當然不忘說明統派思想。仔細推究其背後的原因,不難發現出現這些想法的理由,三國演義開頭第一句話「天下合久必分、分久必合」,中國近百年來,歷經戰亂、殖民、軍閥,無一不深深刺痛人民的心,好不容易等到這一刻的到來,國力強盛、政局穩定,自然就會趾高氣昂,並在政府鼓吹下,一股旺盛的民族意識就此產生。
另一方面,統派思想也是政府安定民心的一步棋,塑造大中華團結的一面,以抑止內部的分裂,人民在苦、立場在對立,只要談到台灣問題,馬上又能團結一致,忘掉痛苦,政府也不斷鼓吹,塑造民進黨的惡劣形象,以加深國內仇視「台獨」的根基。然而,這些都只是表面上,大多數的大陸人還是認同和平相處、不要發生戰爭,而政府也被逼到底線,只要台灣不宣布獨立,兩岸就不會沒有任何事情。不過說歸說,大陸政府還是以充實國力為主,希望能夠走出世界,再創大中華的奇蹟。
5. 大陸年輕人旺盛的求知慾
大陸前幾名的大學生,個個都是萬中選一,這點絕不為過,每年有近六百萬的考生爭取納前幾志願學校,競爭激烈遠超過我們想像,「萬般皆下品、惟有讀書高」。很多來自鄉下的小孩,靠著努力苦讀翻身,來到了大城市,由於家境清寒,讀書變成他們唯一的娛樂,因此我聽大陸同學說,那邊每個人看書是從早上九點到晚上一點,日日不間斷。或許多少有些誇張,但卻和事實差不多,由於人太多,圖書館位子不夠,大部分學生都會選擇到教室,甚至還出現一位難求的情形。
另一方面,大陸大學生普遍英文程度都還不錯,古文就略差一點,他們對於學習充滿熱忱,也願意去接受新的事物,越來越多人出國讀書,就像早期台灣學生一樣,這點或許會讓當下台灣學生汗顏,生活富裕後,年輕人忘掉創業維艱的本質,只求PASS及享樂,卻忽略掉讀書真正的意涵,值得我們深思。
6. 韓國人在大陸的興起
亞洲四小龍中唯一不說中文的就是韓國,也是最常拿來和台灣做比較的國家,這兩者有一些共同點,例如:人口相當、國民所得相當、發展背景相當,近年來韓國在亞洲地區造成一股炫風,不只演藝事業的輸出、文化和科技也漸漸佔有領導的地位。「師奶殺手」裴永俊、「韓國小天王」Rain,都慢慢影響亞洲地區,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,韓國人已經悄悄在大陸擴張了。
韓國人在大陸,多到令人驚訝,赴大陸留學的人不計其數,無非是希望學好中文,並且提早打下基礎,另一方面,他們極力爭取儒家文化的保存,目前世界組織已經明訂端午節為韓國遺產,近年來韓國人又極力爭取孔孟思想起源韓國等等說法,其企圖心可想而知,值得台灣學生重視。
台灣學生的未來與契機:
大學四年來,有幸接觸AIESEC這個組織,參加了世界大會,遇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生,也在大三這一年和一群有夢想的夥伴舉辦史無前例的全國大會,得到社會上的幫忙,並進一步接觸新竹在地的文化。這些經歷豐富了我的大學生活,也促使我思考,什麼是台灣的大學生?身為國家未來的主人翁,我們有什麼能力和其他國家的人競爭?這些答案在我此次大陸行中,有了新的答案。
一、 台灣是中國文化的暗夜燈塔
這個標題轉錄自龍應台的文章「面對大海的時候」,漢語文化復興最有潛力的地方在台灣,這句話一點也沒錯。全世界保留繁體文最完整的地方是臺灣,中國傳統風俗民情保留最完整的也在台灣,歷代以來傳統的文物也保存在台灣,這些都是我們無形的資產,也是我們可以和別人競爭的地方。大陸在文革之後,破除了很多優良傳統,導致民俗慶典的消失,節慶的沒落,縱使現今物質層面豐富,卻失去了文化涵養,倒也不是一個完整的人。反觀台灣學生,從小在父母的呵護下,閱讀、學習書法,家中也保有一些傳統習俗,這些看似平常的東西,卻是最珍貴的文化資產,它豐富了台灣人的生活,也讓我們有生存的方向,這是大陸人所欣羨的。
我這次過去,他們問了我很多傳統節慶的事情,還有繁體字以及歷史故事等等,這些都是當今大陸人普遍學習並積極了解的部份,這些就是我們的優勢,中國文化博大精深,五千年來,經過不斷的辯論以及修改,才流傳至今,姑且不論對與錯,至少他都有存在的價值。歐美為何可以壯大,因為他們用文化來征服世界,華人想要在二十一世紀扮演關鍵性的角色,首要就是保存自己文化並發揚光大,而大陸人發現了,身為台灣人的我們,是否有對此有新的認知呢?
二、 掌握資源、努力學習
生活品質提升後,越來越多人轉向廣泛發展,學習第二外語、才藝或是音樂,我們的環境足以提供這些資源,加上台灣是個民主國家,可以廣泛接受任何外來的文化以及刺激,日本的「電車男」、韓國的「裴永俊」、美國的「慾望城市」、印度的「咖哩」、澳洲的「無尾熊」,各國文化琳瑯滿目的呈現在我們眼前,它是豐富我們生活的資源。
另外一個和大陸不同的地方是言論自由,在台灣,你可以暢所欲言,高談闊論也不怕會有警察到家門口,有發表才會有討論,有討論才會有激辯,有激辯才會成長,並促使人民去思考,試想若每個人敢怒不敢言,那社會還會有成長的動力嗎?
三、 發揮台灣人的創意和牛的精神
因為文化的廣泛接觸,進而衍伸出台灣文化,而年輕人將這些文化發揮的淋漓盡致的地方就是創意,創意絕對是我們勝過其他國家的地方,也是現今保有產業優勢的重要因素,什麼是創意?有人說是愛秀敢秀,也有人說是另一種新的思維,我個人認為都對,創意就是台灣旺盛的生命力,「雲門舞集」為何可以揚名世界,因為它結合了中國傳統文化、台灣新文化和歐美思想,並融合成新的創意,這些都是最有競爭力的一面。
另一方面,所謂牛的精神,也就是勤奮不懈,台灣會有經濟奇蹟無非是前人的努力及付出,如同牛一般苦幹實作、任勞任怨,這也是成功的方針,有人笑稱七年級生為「草莓族」,我並不這樣認為,或許我們真的沒辦法向父母那一代般吃苦,但我們有的是無限創意,沒有了戰亂更能夠去關心週遭的人,或許這也是台灣的新契機。
四、 地小人稠重感情
台灣人口密度為全世界第二高是眾所皆知的事,這樣的環境自然也培養出濃厚的情感,就我個人而言,國小、國中、高中和大學,這四間學校彼此的距離不超過一百公里,不超過兩小時的車程,因此常常有機會和同學聚聚,聊聊彼此的近況以及交換新知,常常會發生某人和誰認識,誰又和誰認識,最後全部都串在一起了,這些就是人脈。
另一方面,因為台灣特殊國際情勢的關係,台灣人出國大多團結一致,互相幫助,我之前在其他國家旅遊時,如果遇到台灣的朋友,立即會用台語溝通,就是這種熟悉的感覺聯繫起每個人的情感,當然在事業上亦成立,那些遠渡重洋的商人們,自然較願意和自己人合作,至少看在這塊土地的面子上呀!這些人情、人脈短時間來說對我們影響沒有很大,但是一旦就業後,慢慢就會有所影響,加上中華民族是一個重感情的民族,他將會是我們日後成功的契機。
台灣學生應該思考的問題:
一、自己是否還有學習的動力
俗語說:「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」現在就是這個時機,台灣的生活太富裕了,讓很多年輕人不懂得珍惜和惜福,沒有節儉的觀念,也沒有廣泛學習的意願,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如此,只是我們必須去省思這個現象,有些人怪自己英文程度不好,為何不試想父母那一代的人如何在刻苦的環境下出國留學呢?沒有什麼是天生做不到的,只在於自己是否願意努力,而這就是目前問題的關鍵點。
我們常常聽到評論家說,學生素質一屆不如一屆,還有教改的失敗導致學生變差等等,我覺得一切的本因在於人性,若沒有鞭策的力量,就會失去一些學習動力,在大陸的環境中,競爭隨處可見,所謂「居大,不易」就是在此,當每個人都奮發向上時,自然而然我們就會努力,深怕自己會被淘汰,當然這並非絕對,不過至少每個人要保有學習的熱忱及意志力。
二、向惡質的媒體及八卦文化說不
打開電視機,新聞上報導的不外乎是打打殺殺、八卦新聞和政治口水戰,我不懂為什麼電視台這麼喜歡報導,真的是大家都愛看嗎?可能也不盡然,但藉此可以提高收視率,應該是原因之一,因此個人認為,要抵制這些惡質文化,就要從本身做起,當大家都不看時,相信電視台也會做出一些較有意義的節目來。此外,就算看了這些節目,也不要受其影響,而要往樂觀的方向思考,這樣人生才會較有意義囉!
三、自己對文化的認同以及國際觀
在這全球化的時代,個人已經無法置身度外,我們更應該去思考台灣在全球化中所扮演的角色,避免被邊緣化,個人認為大陸的崛起有助於台灣在全球化下的優勢,當說中文蔚為風潮時,正統中文的優勢慢慢就會浮現,當然英文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。除了語言之外,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,也是我們可以發揮的地方,不用在乎政治上的角力,而是要思考如何善用並結合成特有的文化,這些省思值得我們去面對。
大陸學生的未來與契機
這趟旅程,我看到的一個新的希望,還有一個新勢力的興起,就如同中國的代表「龍」一樣,那些龍的傳人正在一點一滴發揚其偉大的文化。
姑且不談論風土民情,我就台灣學生的角度來思考眼中的大陸學生。早在來大陸之前,我們就耳聞了很多大陸學生的奇人異事,感覺每個人都很厲害,我並沒有太過誇張,只是在大家一傳十、十傳百,傳到都有點過於神化,因此,我是抱著求證的心態過來。
在和他們相處的七天中,我看到了以下幾點:
一、 大陸學生積極學習的態度
無論是在討論、或是分享,每個人總是有很多想法,恨不得趕緊說完,這個現象是好的,至少每個人都有深入思考這些問題,並且願意和別人分享。
二、 大陸學生活潑外向的一面
其實他們並非我們所想像,總是非常呆版,沒有創意,只會讀書的一群,大陸學生還是有活潑的一面,一樣看綜藝節目、模仿,使用電腦、上MSN聊天,這些都和台灣的學生生活差不多,唯一不同的是沒有我們這麼方便!要買東西走幾步路就到了,同學要去哪玩約個時間馬上就搞定。
三、 大陸學生不錯的語文能力
當然每個國家都有很多強者,但平均來說,我覺得台灣學生還是略遜一籌,不過我想還是有改進的一天,或許很快的中文就變成全世界共通語言囉!
四、 大陸學生對祖國的認同以及自信
對國家的認同及未來的希望,這點是我無庸置疑的,當台灣還在爭論不休時,大陸學生已經奮發向上,並且對未來充滿自信,相信下個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,這點我也相信,只是我不知道是否每個大陸學生都充滿自信及希望呢?
以上,都是較好的方面,不過每件事都有正反兩面,大陸學生當然也有該思考的問題。
一、 自己的抗壓性是否足夠
所謂抗壓性是指面對困難或壓力時,能夠解決的能力,因為環境的因素、政治的影響,導致很多大陸學生沒辦法暢所欲言,沒有辦法多方向、全面性的發展(這句話不知是否正確)。不過在台灣,每個人都有很廣泛的發展,讀書不好可以往音樂努力,數理較差可以往文學努力,這裡歡迎任何人的挑戰與學習,也不會拿考試成績當做永遠的升學標準,或許會比大陸學生還有足夠的抗壓性!
二、 自己對人際關係的敏感性是否足夠
一胎化的政策下,大部分小孩在兒時沒有兄弟姐妹的照顧,對人際關係的感覺相對來說也較薄弱,這點和台灣的學生是很不一樣的。我們大約都有一到二個兄弟姐妹,從小吵吵鬧鬧也慢慢習慣與人相處的模式。長大後和同學相處,直到現在同學還是在附近,感情自然較濃厚,加上台灣人重感情,很久沒見面了也會想辦法聚一聚,自然就培養出人的情感,在未來的工作職場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。
三、 什麼是本質的思維
大陸的競爭相對台灣來說強烈很多,但在這些競爭下,是否有去思考一些本質上的東西,例如:讀書的目的是什麼?人生的意義又是什麼?大多數台灣學生從小就被灌輸愛人愛己的觀念,要懂得為他人設想及付出,才會有「慈濟功德會」等團體的出現。大學生的我們也會參加一些服務團隊,到偏遠的山區照顧原住民小朋友,這些活動都有助於我們思考自己的人生,並且應用所學於實際中,這些獨特的經驗,影響我們很大,也是大陸學生應該要思考的地方。
PS.本篇文章作於2006年春天,若已不符現況,還請讀者多多包含,並且給予指教,謝謝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