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台鐵運務處張應輝處長專訪 (友聲雜誌419期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吳孟霖撰文 

台灣的鐵路發展史,自1891年劉銘傳任內興建的第一條鐵路開始,就在台灣的經濟、運輸、農工業發展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。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台後,現代化之鐵路建設,遷台交大人就是幕後重要的推手,例如:莫衡、徐人壽、陳樹曦、陳德年、范銳、卜元禮、張壽岑…等學長,直到民國六十七年新竹交大第一屆運輸管理系學生畢業後,才為鐵路事業注入一群新血,而張應輝學長也是其中之一。 
 

張學長的大學生活

張學長出生於台灣省雲林縣莿桐鄉,是個土生土長道地的鄉下人,從台中一中畢業後,民國六十三年進入了當時第一屆招生的交大運輸管理學系,也就是今天的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。談笑風生的他,回想起自己的大學生活,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交大的環境了。當時學校還在舊校區,平常生活除了上課以外就是四處遊玩,常常下午沒課時就爬十八尖山,甚至到青草湖划船,享受閒情逸致的生活,他笑說交大校園似乎很小,但有心的話,學校的後花園可大呢! 

 

雖然生活過得不錯,但身為第一屆學生的他們還是有很多辛苦的地方,沒有學長姐的照顧下,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摸索、學習,例如:迎新宿營、系學會等組織,加上第一屆的教授都是外聘,平常下課後就離開學校了,更覺得自己像是「孤兒」,沒有「家」的溫暖,因此,同學間的感情也比一般要好,直到現在彼此都還有聯絡。此外,在課業上的學習,更是結合了交大的特色,雖然號稱管理學系,卻修了很多工程的課,正因所修學分中包含了工程、經濟、管理等領域,在畢業證書上,學校不知該發予商學位或工學位,最後在班上同學投票表決下,以兩票之差決定是商學位。 

正如前言所述,台灣的鐵路發展史一直仰賴交大校友的竭心盡力,民國六十五年,政府考量到鐵路人才的斷層(38年遷台、63年復系、整整約三十年缺乏交通人才之培育),在他大三的時候,台鐵特別提供十名獎學金名額給運輸管理系的學生,希望他們畢業後可以進入台鐵工作,並提供先修的鐵路課程。當年的交大校友、前鐵路局局長范銳、卜元禮等學長也回校任教,可謂產學合作,自此張學長展開與鐵路的不解之緣。

列車長的機智  

當完兩年預官役後,張學長直接進入台鐵工作,從最基層的車站實習員做起,跟著有經驗的前輩,學習一些車站管理的知識及實務操作。實習六個月期滿派任列車長,掌管一個列車,負責行車工作、服務人員的管理和服務乘客的任務,儼然成為鐵軌上的「掌舵者」。張學長回憶道,有一次,他值乘列車從高雄往北走,在中部海線談文到大山路段時,調度員突然通告前方因颱風大雨路線積水,列車於是中途停車,從下午三點多到六點,雨似乎沒有停止的跡象,越下越大,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裡走。  

此時就考驗著列車長的機智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目的及行程,面對這未知的情境,大家難免都會浮躁不安,司機員也在煩惱究竟哪時可以繼續前進,服務人員忙進忙出,希望安撫大家的情緒。於是張學長當時下了一個果斷的決定,決定將這列車停靠在月台內,以乘客安全為考量,並且和旅客們溝通,清楚表達現在的狀況,以及相關的因應方式,如果有趕時間的人,鐵路局將另外安排轉乘公路客運北上,若不趕時間,則選擇留在列車上,由服務人員細心的招待,並且準備一些乾糧,供肚子餓的人充飢。  

「汪洋中的一條船」敘述了鄭豐喜的故事,如今,大雨中的一個列車,也可以說是這個故事的翻版,只是這次有很多人在這列「火車」上。在惡劣的天候下,幾乎很難再到其他地方,此時「同舟共濟」就是最好的寫照,張學長回想起那時的情況,還是覺得歷歷在目,一個列車內各式各樣的人都有,如何滿足大家不同的需求,並且共體時艱,正是領導者的任務也是領袖特質的培養。當時的他沒有用到太多管理理論,只是單純地認為以客為尊,放下身段溝通協調,釐清事實,終究化解一場危機,現在回想起來,那時的歷練,讓他在後來面對相關問題時,能夠用更有效、更體貼人心的方式解決。  

從列車長到站長  

在台鐵內,列車長掌管一個列車,也是和乘客最直接的溝通管道,而站長就是一站之主,除了要管站務運作外,也要負責列車進站出站等調度事宜,管轄的範圍就更廣了。擔任幾年列車長、副站長後,張學長先後到瑞芳、新竹、台中及台北火車站擔任站長一職,從管一個幾十人的小站,到幾百人的首都大站,這一步步的升遷,無疑是人生的成長史,也是磨練個人意志及處世能力的最好方式。每一次的改變,又是新的環境,張學長都以一貫的敬業態度,堅持自己該做的本分,並扮演適當的角色,擔任乘客和台鐵間最重要的橋樑。 

民國八十一年間,張學長擔任台北火車站長一職,那時正是社會百花齊放、民主運動抬頭之時,先有政府解嚴、解除黨禁報禁,後有一連串遊行、學運,及改革運動的興起,台北車站頓時成為「兵家必爭之地」。由於立法院鄰近台北車站,一有遊行請願活動時,週遭的道路就常常被佔據,滿滿的人潮就成為張學長最頭痛的問題,一方面要維持大眾運輸順暢,一方面要跟請願人士協調,兼顧彼此,因此他常常只能待在站裡過夜,以便及時處理突發之問題。  

「以站為家」是張學長對鐵路事業的執著與堅持,更是對乘客及民眾最大的保障。他放下身段與擁有不同訴求的人溝通,期望在理智及法治基礎下,產生最佳的平衡點,雖然有時無法滿足大家的需求,聽完張學長的解釋後,不免思及當今的政治活動,其實雙方若能將心比心,退一步海闊天空,或許不會有這麼多紛爭。 

舉例來說,那時學生運動相當盛行,常常會有學生發表演講,細心的張學長特別在站內開放一個小區塊,在不影響旅客通行下,以和平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訴求,為的就是讓請願者相信,車站這邊大眾聽到了他們的聲音,也希望學生可以多為他人著想;當然,青年學子們也感受到台北車站的誠意,許多運動也都能順利舉行與落幕。雖然現在已經不再擔任站長一職,但這個經驗卻對往後的工作影響很大,這是他第一次與民眾如此接近,第一次處理這麼大的事件,也是第一次讓社會運動圓滿落幕。 

從分支到核心 

在鐵路局的工作分配中,共分成四大部分:工務負責軌道、橋樑的興建及日後的維修工作;機務負責火車的採購及養護;電務負責電車線、號誌、通訊及照明設備的建設及維護;而運務則是負責運輸營業、直接管轄列車調度與各個車站及列車上工作人員,所牽涉層面之廣可想而知。它就像一個龐大的電路圖,分工細密,各個環節都不能疏忽,每個分支都接受中央核心的管制,由核心統一支配後,才能達到最高的效率。例如:火車時刻表的規劃,必須考量每個站乘客的數量及動線,行車時間,分析旅客行程起點和終點,找出最佳的分配方式,一旦確定班表後,還必須通知機務單位及各站配合,並公告週知,掌握時效及準確性。 

「這個工作可以說是大工程,在有限的資源,要能滿足各方旅客的需求!」張學長笑著說出這段話,但也是他覺得最有意義的地方,因為這需要大量的溝通與協調,比擔任站長時接觸的層面還要複雜、寬廣許多,這就是他進入台灣鐵路管理局核心後的工作,也是真正學到鐵路細部運作的地方。在他任內時,幾乎二十四小時待命,一旦列車發生運行上的問題,或是重大延誤,都必須隨時掌握處理,平日在例行報表中,雖記錄每天列車的動向及發生問題的原因及次數,但如何藉由一些科學的方法幫助並達成更有效的管理,是每天工作上重要之課題。  

另一件在他工作中,印象最深刻的事莫過於民國8010月間發生之「造橋事故」了,由於火車行車事故,造成多名乘客死傷,其中還包括日本人。有外國人士的死傷,因國情不同,相關賠償標準、認知差距及匯率變動等因素,在後續處理上更是困難,事隔2年後,張學長調任運轉課課長負責相關善後處理工作,所幸之前的歷練,讓張學長穩住陣腳,依舊沉著面對與解決所有問題。  

事故發生後,「善意溝通」成為最重要的解決方式。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,讓罹難者的家人得到最妥善的關照及後續支援,也讓他們在痛失親人之際,也能感受到一點他人的安慰。張學長在經驗中曾經多次搭車到羅東探訪受傷者,表達解決問題的最大誠意。對於外國旅客親屬來台事宜,也完全依照他們的需求,希望在最短時間內善後處理,這種敢於負責、勇於承擔的態度,也讓這個事件圓滿落幕。 

如今,他已經是運務處處長了,負責規畫管理整個運輸業務,不同以往的,以前是執行者,現在則是決策者,也因為過去的閱歷,更讓現在的他可以用廣泛圓融的想法來制定各項政策,並且規劃鐵路附屬事業。張學長認為鐵路事業不能光靠本業,也就是票箱的收入,而應該兼具附屬事業的開發,例如:土地活化利用、合作開發案、場站商業空間多角化經營…等,這是先進國家目前營運的方式,台灣鐵路也應該轉型並且多加學習。因此,在他擔任現職之前,也歷任貨運服務總所總經理及產管處處長,在他積極推動之下,先後與台北市政府簽約完成「交九用地聯合開發案」及「中正機場捷運線、台北車站特定區D1土地合作開發案」、「南港車站大樓BOT案」招商簽約等,希望可以帶動更便捷的交通及促進台鐵之營運與繁榮。 

另一方面,面對高鐵即將通車,勢必對台灣交通運輸史上帶來新的里程碑,也帶動國內運輸市場的競爭,大家都相當關心,台鐵會如何來因應接下來產生的衝擊。張學長依舊笑笑的說:「一步一腳印!」就是努力再努力,不要擔心眼前這個危機,危機就是轉機,他已經擬定好相當多的策略,將和高鐵既競爭又合作,製造雙贏的契機。目前已經完成台鐵行車班表的調整,配合台鐵和高鐵共站的合作模式,讓乘客可以想到哪裡,坐到哪裡,都可以和台鐵緊密結合在一起,下一步驟是發揮台鐵「貨真價實」兼具鐵道文化與人文特色之公共運輸角色。  

崇實篤行,飲水思源  

最後,訪談即將進入尾聲,筆者請張學長回顧過去這二十幾年的生活,並且給予學弟妹們一些建議。他想了一下,說了八個字「知新致遠、崇實篤行」這是交大的校訓,也變成個人的座右銘。回想起大學在新竹的生活,十分平淡,但也培育出獨特的交大特質,那就是實事求是,一種樸實的生活態度,直到現在,還是保有這種思維。他認為這就是交大校友們共同的特質,「崇實篤行」絕對是大多數人成功的方程式。  

此外,他也堅信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」,若沒有過去的努力,絕對不會獲得長官的信任!唯有不斷努力,不斷學習,才有成長的機會。另一方面,待人處事上必須時時為對方著想,若一味著以自己利益為出發點,那很多問題就會騎虎難下,找不到妥善的解決方法了。  

至於現在還在學校的學弟妹,他以管理加理工出身的背景建議,除了自身課業應學的紮實外,平常也該多參加一些課外活動,拓展自己的視野,結交一些知心的好朋友,這些都對未來的生活很有幫助,也較能夠適應現今多變的社會,千萬不要一味的死讀書,有的時候人際上的互動也非常重要的。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iverkid 的頭像
    riverkid

    【轉個彎旅行】那些過程教會我的事

    rive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