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關於奧運聖火的議題,看到黃委員的行動和林義傑先生一席話後,讓我心生不少感觸,想和大家分享。
在大學時代,我曾經參加過幾次國際會議,在國際場合上遇到大陸的同學,那是我第一次遇到他們,熟悉的語言,不同的腔調,那自然的溝通,是我最親切的第一印象。那個時候,我還只是小大一生,懵懵懂懂,英文也不是很好,能夠在國際的場合上遇到說中文的朋友,對我而言,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,至少有人可以了解你說的內容。
後來幾次,當我漸漸學習成長後,我又再度與大陸同學們相遇,而這次是更直接的交流,談社團事務、談國際合作、甚至談到許多敏感的政治議題,撇開一般的事物不談,就兩岸之間的議題,大家可是討論的非常熱烈。人總是好奇的,尤其是看起來很近,卻南轅北轍的兩種人,兩岸長期分治,很多文化及制度上早已有些歧異,但也因為語言的相通,讓我們可以面對面更直接的溝通。
這一次,我們都很節制。
其實,我們都知道,談政治傷感情,談主權、談國家認同,那都是一個難解的問題,在他們的教育中,台灣是大陸密不可分的一部分,但在我們的教育中,卻恰巧有些顛倒,尤其對於年輕一代來說,早已不存在所謂的大中國思想,而轉型成「新台灣人」,因此就像各自表述一樣,我們沒辦法繼續談下去。
既然這個太敏感,我們就換到別的話題,聊些娛樂新知、周杰倫的歌、綜藝節目,甚至談到文化、習俗、大學生常做的事…等等,就像一般朋友一樣,總是有聊不完的話題,有時候他們興起,學起我們的腔調,並且模仿電視節目的用語,做一些他們平常覺得有些害羞的動作。大陸同學偷偷告訴我,「其實我都看你們台灣做的節目,很多很有趣的,真羨慕你們」那時候我心想,自己的節目為什麼不看呢?原來都是中央電視台的頻道居多,在媒體尚未開放下,內容也都有所限制。
聊著聊著,我們還是回到政治上的話題,基本上,我覺得大陸同學們都很理智的,即使少部分非常激動,但大多數人可以理解兩岸現況,也希望可以多一些互動,消弭彼此間的誤會,畢竟對話才有進一步討論的空間,不然兩條平行線將沒有辦法找到交集的一點。
後來,我來到了土耳其,這是我第一次到離家這麼遠的地方,一切都很陌生,我帶了很多禮物,其中最重要的是台灣的海報和國旗。常有土耳其人問我,「你從哪裡來?」我回答「台灣」,他們就會很自然的想到泰國,因為兩者諧音有點相像,後來我只好在解釋地理位置,希望他們可以知道多一些。在土耳其時,每當他們看到亞洲人,第一句話就是「摳尼幾挖」也就是日文的「你好」,於是我們又得說,「不,我不是日本人」,於是就在這樣對方分不清楚狀況下,過了一段時間。
我想很多人都有出國的經驗,也很有可能發生上述的對話,聽起來或許很好笑,但是對於我們而言,或許就有一點沮喪。台灣明明就有很多傑出的事蹟,為什麼沒有很多人知道?台灣有很多默默付出的人,這些人的成果都影響了世界上的每個人,就拿日常生活為例,很多科技產品都來自台灣,但是他們可能只知道「Made in China」或者Sony等日本有名的品牌,孰不知這些成果都是台灣一群無名的工程師。
我告訴外國朋友,你們現在用的東西,很多都是來自台灣,很多人不敢相信,甚至很多人也沒有知道過產品的出處,好一點的人知道,台灣在高科技的領域的確很有名,但大多數人就只記得那映入眼簾的品牌,為什麼我們的努力還是沒辦法讓很多人了解呢?
不過令我欣慰的是,對於大多數外國朋友而言,他們還對亞洲的現況有點了解,知道台灣和大陸間存在的一些矛盾及問題,也知道當下兩邊是分治的政體,畢竟各種英文網站上,還是可以看到台灣的選項,而不是中國台灣。他們普遍都認為台灣人很友善,也願意和我們多一些互動,無形中,我們拉近了彼此的距離,從文化和食物中慢慢認識彼此。
當然,在國外,我們還是遇到了很多大陸朋友,由於土耳其境內的亞洲人算少數,且大多是來自韓國和日本的遊客,語言的相近,讓我們自然的生活在一起,也有更多的機會認識彼此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,大家一起圍爐吃家鄉菜,來自不同省的同學秀出拿手絕活,煮了一道道垂涎三尺的佳餚,那是我在土耳其唯一一次吃到這麼美味的食物,或許是「家鄉的味道」讓它顯得更加可口,但那種感覺真的很棒。
來到異鄉,有人互相照應都是好的,很快的我們就變成較熟的一群人,有些對亞洲有興趣的歐洲人,也會加入我們的群體,學了幾句常用的中文,嘰嘰喳喳和我們說起話來。因為日常生活的相處,我慢慢地熟悉了這群人以及這些腔調,當然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,這段期間大家和睦相處,一起旅遊、互相照顧,聊些彼此的生活,也聊些過去有趣的故事。
我很懷念當時的生活,一來沒有國內的政治紛紛擾擾,二來大家也都彼此尊重,互相幫助。反觀這次的奧運聖火,我並沒有太多的政治聯想,只是單純的認為,若這個活動可以讓兩岸人民有多一點的互動,也讓台灣在世界的舞臺上發聲,無論最後我們是否能夠在奧運會場上得獎,這些都會是一段永遠的回憶,至少下次跟外國朋友介紹時,就可以說,奧運聖火曾經來過台灣耶!
(以上文章純屬個人經驗分享)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