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隨著少子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,經濟壓力的提高,台灣未來的下一代究竟該怎麼養育,已經成為當下迫切的問題。現在的台灣正面臨人口結構變化的關鍵,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越來越多,而十八歲以下的青少年人口卻越來越少,前年新生兒的數目竟已低於二十萬,破歷年來最低紀錄,如此明顯的人口老化現象,將影響著未來台灣的社會生態。
俗話說:「兒童是國家未來的棟樑。」因為有年輕新血的加入,才能有更多創新及發展,然而現在的兒童究竟是資產還是負債,見仁見智,誰也無法斷定。依我之見,會有今天這樣的問題共有以下幾點因素,一、通貨膨脹,經濟不景氣:這點對於中產或中下階級的人感觸最深,養一個孩子動輒要花好幾百萬,加上未來的教育,實在是個相當龐大的支出。二、雙薪制度:父母都要工作,造成小孩照顧困難,若交給褓母,又是另外一筆大額支出。三、男女晚婚:在這繁忙的工作型態中,很多人認為結婚的前提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,因此到了三十歲還沒結婚的人很多,等到雙方年齡較長時,願意多生子女的意願就降低了。
就以上三點主要問題,政府正研擬一項新的托育制度,希望仿效北歐經驗,讓夫妻雙方可以在工作和家庭間取的平衡,進而解決少子化的問題。
根據台大外文系劉毓秀教授在「北歐兩性關係」一課中提出,新的托育制度就是希望解決當下雙薪家庭的問題,透過政府一致且專業的托育服務,讓幼兒在學校也可以享有家庭的溫暖,結束後再由家長帶回,充分解決白天這段空檔的問題。對於這些中年褓母們而言,也是一個就業的機會,接受政府的課程訓練後,在分發到離家最近的托育中心,不僅可以就近照顧,也可以促進社區的友誼,並再次感受當母親的喜悅。
至於為何由政府出面,主要則是考量經濟及社會倫理道德,托育究竟是一種商品還是一種福利?是一種照顧還是一種教育?是家長自由選擇或是社會正義?這背後都牽扯到很多社會問題,例如:價值觀、資源分配及財政支出。但若這是一個雙方互惠的制度,未嘗也不可以試看看,只是在制度設計上,可能需要再更貼近台灣社會主流的意識,從心出發。
我看台灣的未來,其實就是看我們自己的未來,我看下一代,其實就是看我們自己的子女,再過十幾二十年,我們都將要當家做主,如何在生活和照顧中取得平衡,也將會是很重要的課題。社會在變、傳統價值也在改變,新的制度就是要順應時代潮流,並且解決人民的需要,平心而論,我們現在的付出,將來收穫的都是自己,那麼,身為國家未來棟樑的我們,是不是從現在就要開始重視這個制度呢?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