韓國科技政策與產業發展~~KAIST講座教授裴洵勳
韓流的趨勢及未來發展
1. 個人背景簡介
MIT博士、大宇電子總裁、韓國資訊及通信部長、東北亞經濟中心推進委員會委員長,裴博士在1993~1996年間非常有名,並擔任重要部長,曾上business week封面人物,外號「TV tycoon」,後來覺得CEO不應該只是賺很多錢,就回到學校教書,目前擔任講座教授。
2. 講座大綱
由於 裴教授背景特別,加上韓國最近強勢崛起,但卻伴隨著財閥的弊案,因此我們希望藉由這個機會 從裴 教授和台灣學者的互動中,讓台灣對韓國的經濟體制更加了解
3. 首先談到韓國文化的傳播, 裴教授提到韓國人充分利用民族的特性,投其所好,推出適合其國家的戲劇,例如:What’s love(中國)、冬季戀歌(日本)、秋童話(台灣)、大長今(香港),這些戲劇不見得在韓國受到矚目,但國外卻能夠掀起一陣「韓」流,足可見到韓國人下的功力了。
4. 繼續韓國文化的話題, 裴 教授說「It’s not Korean, but the Korean version of Northeast Asia.」,韓國人充分利用不同文化,例如:孔子、老子、性理學、日本Melodrama, 中國食物,他也提到雖然自稱是韓國人,但韓國文化大多還是受到中國影響。
5. 韓國文化推行四部曲:文化趨勢(內容、音樂、電影、戲劇)→衍伸品(電視節目、DVD、旅遊)→產品(行銷)→品牌(形象),透過這些步驟,韓國人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品牌,並透過戲劇吸引觀光客。
6. 善用中日民族的矛盾性,吸引日本人對韓國人的喜好程度,當中日民族不和時,龐大的消費能力會轉向韓國,此時十倍大的市場對韓國來說影響很大。
7. 如何在未來推廣「韓流」?這是 裴教授的最後結論,他共提出了七點說明,
-文化屬於私人部份
-沒有政府的干預
-KAIST媒體管理學校
-全球化市場和資金
-通訊基礎建設
-休閒娛樂不只是一種運動
-個人的創造力
韓國科技政策的省思
1. 在韓國的網路發展中,並沒有narrowband的時代,政府直接推動寬頻建設,也是為何目前貫穿率遠高於美國、日本、加拿大的原因,因應全球化時代的來臨,要有高教育、高設備才有高知識。
2. 韓國的策略定位:將四大方向(政府管理、輸入因素、需求管理、相關產業)連結在一起
3. 韓國和美國不同之處
-文化因素(高競爭力教育環境、家庭連結和國族情感、中文字的影響)
4. 韓國為何會跳過宰頻世代?
-政府解除電信管制
-私人企業興起,在速度和無線領域競爭
-單一消費者,刺激網路市場的興起
5. 韓國網路寬頻化後所造成的影響,首先在於其高使用率,沒有政府干涉的情況下,刺激了數位市場,韓國的戲劇和音樂也是乘風起飛,另一方面,韓國結合了社會議題,例如:世界盃足球賽,將其連接到網路上,加上無時無刻皆可使用的網路,提高了種種效率。
6. 相關產業(高科技、高品牌、高品質)的支持,支撐起整個韓國科技業的發展,跟台灣感覺差不多。
7. 1997年發生金融危機後,韓國決定要開放整個市場。
裴教授演講完後,資策會副執行長
韓國成功推動全球化或亞洲化,極大部分是政府的功勞,但這算是一個趨勢、一個亞洲崛起的趨勢,日本和中國算是亞洲的兩大國,而台灣和韓國又都屬於較小的國家,我們應該要跟隨著世界潮流,發揮所長,而不是逆其道而行囉!
韓國財閥發展沿革
1. Its evolution and impact on the fast growth of the Korean economy.
2. 垂直整合(Trans-shipment→JIT supply→SCM)
Stand-along transportation→parts and row material→sub-assembly
3. 韓國人在亞洲的經濟領域中扮演著HUB的角色,大陸生產製造,日本發展整個大目標市場。
4. 韓國人在亞洲市場上合作的優勢:地理環境、相似角色、全球化腳步。而劣勢在於彼此間存在的競爭關係、大陸的政經情勢和日本高競爭力的科技。
5. 整個財閥發展可以追溯於1960年代,那時的韓國很窮,常常要出口貨物以賺取外匯,並建立大量的私人企業和日本進口的工業競爭,因此政府便會特別扶植龍頭企業,開始有大財團的雛形。
6. 1970年代,整個韓國產業界產生大變動,大型重工業和電子業興起,但也壓縮了一般勞工的空間。當時的政府貪污問題嚴重,促使在政府領導下出現很多政治獻金的弊案。
7. 1980年代,後軍閥政府大量提高了私人企業的空間並在全球市場上競爭,另一方面,社會福利及民主發展已經慢慢在蘊釀。
8. 1990年代政府全力推動新市場改革,繼承了管理控制也促使民主政治的改革,無奈反貪污的改革還是失敗了,並在1997年爆發金融危機。
9. 2000年後,韓國正式進入財閥的時代,經濟高度集中並和政府合作是成功的關鍵,大幅提高管理的效率及股東的價值,然而此時還必須面對中國大陸的快速崛起以及日本經濟的復甦。
10. 根據數據統計,1973年,前二十大財閥佔整個GDP的21.8%,到了1984年,前三大財閥佔整個GDP的36%,2002年時已經提高到45%,但其僱用的員工卻不到總人口的1%。
11. 財閥可以生存嗎?建立在以下三大條件,一、民主政治不倒退。二、沒有核子戰爭。三、大陸沒有大動作的政治改革。而財閥最大的優勢是內部資源的充足、員工的忠誠度、市場上的品牌、良好的提供鏈及互信的社會結構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