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,大學好友如因受邀到交大分享「設計思考」的精髓,並且邀請校友們進行一場精采的練習。這是一門在史丹佛開設的課程,也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解決方案。
其中,史丹佛大學教授開宗明義說:「設計思考第一步:你要解決什麼問題?」
如何清楚定義問題,這是每個人或企業最常面對的課題,很多人很有想法及目標,但是某些太理想的作法,是否真正滿足目標客群的需求,可能還有待商榷。
舉例來說,為了要活化一個空間,有人可能會想開鬆餅店、也可能會想舉辦藝文活動,但如果這附近以老人居多,是不是開個象棋茶館,會更吸引老年人消費呢?
許多的想法,都需要環繞在核心需求上。因此,瞭解使用者究竟需要什麼是「設計思考」的成敗關鍵。
在設計思考流程中提到五個步驟:
●Empathy(同理心):以人為本的出發點,透過各種訪談、調查等方式,找出使用者真正的需求。
●Define(定義):透過步驟一蒐集到的資訊,經過系統方法整理,對問題進行更深入的定義。
●Ideate(創意動腦):創意思考,在眾多方案中找到解決方法,內容可以瘋狂,任何提案都請先不要說「不」。
●Prototype(製作原型):有初步共識後,可以先用簡單方式製作一個原型,讓提出的方案更加具體。
●Test(實際測試):利用步驟四中得到的初步驗證,進行實際演練,並且和使用者溝通,得到更多建議及想法,同時也確認此設計是否真的可行。
為了實際演練這個設計思考原理,如因來到彰師大擔任通識課程業師,帶學生進行一場「設計思考」課程,這次他們要解決的問題是「理學院前的一塊空地」。
這塊空地一直沒有被活用,但它又位在大樓前面,相當醒目,經過多次訪談後,學生決定讓這塊空地變成一個交流空間,讓彰師大師生可以有一個非正式的聚會場合。
於是各組開始發想,什麼樣的空間會讓大家願意駐足、多停留一會呢?
在創意動腦的過程中,有一組學生提出「酒吧」的概念,他們認為既然大家對酒吧印象不好,如果開在開放的校園空間裡,是否可以扭轉師生對於酒吧的刻版印象,同時也降低學生彼此交流的隔閡。
這個想法一開始並沒有得到師長認可,但學生鍥而不捨,準備完整的企劃提案,並且改良原先思考的方向,最後取交流電的諧音,確認了「交流店」的產生。
接著,整個課程進入到製作原型及測試的階段,學生開始做個簡單模型,並且學習木工,正好彰師大也有水電專長的學生,大夥便開始討論起整個開店計畫。
整個店面設計採用高腳吧台的想法,讓學生可以自在交流,並且在行道樹之間拉了一塊白色布條,擺上各式照片,當作圍籬使用。
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,交流店正式開幕了,現場人山人海,短短兩個星期營業額接近十萬元,這樣的成果,讓學生很有成就感,也更加理解「設計思考」的精髓。
一個學生在訪談中提到:「一開始我們覺得自己可能無法做到,但經過了整學期的課程、一步一步的實作,終於完成心目中理想的空間,這堂課非常有價值!」
回到每個人的職場生活,很多人都懷抱著一個夢想,有人可能想要創業、可能想要開店、也可能當個自由工作者,但這些夢想究竟要解決什麼問題呢?
在《創新的用途理論》一書中也提到類似的觀點,理解顧客的用途、幫助他們解決問題,自然就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。
沒有人永遠可以在第一刻知道答案,但透過各種方法,我們有可能比別人更快找到答案,設計思考第一步,永遠都要先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,利他自然會有利基。
期待每個人都能透過「設計思考」理論,解決各樣人生課題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