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北京十年經驗談~北京信必優首席執行官黎文會學長(圖右一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黎文會口述 吳孟霖撰文(本文轉錄自交大友聲428期)
「萬丈高樓平地起!」這句話看似平常,但在黎學長的眼中,卻是格外深刻。十年前的北京,還是農村片片,公司附近黃土飛揚,一望無際的農田,如今已成過往雲煙。現在,高樓大廈、車水馬龍,完全看不出曾經是農村的痕跡,這就是北京。今年是黎學長第十個在北京的秋天,微風徐徐,氣候宜人,正是北京一年最好的時光,也是信必優最好的時光。

我的求學時光
我來自越南,民國六十三年進入交大計算機工程系,現在已改名為資訊工程系。回想起大學的生活,讀書幾乎就是生活的全部。我們常常要寫程式,但這語法卻不像現在的C語言如此方便,當年用的是punch card,打完洞後,再用reader讀進去,偵錯非常麻煩,如果寫錯了,就得重新打洞,而我的生活就在課本和程式中度過。

大學畢業後,我又繼續在交大研究所待了兩年,並進入吳憲民教授的實驗室。研一時曾幫杜敏文教授做了一個專案,名為「中文輸入法」,老師還特別購買了第一台宏碁產品──zilog機器,它是一種八位元處理器,採用NMOS電路技術及TTL邏輯電路。在當年這些都是較新的技術,我因此有機會前往宏碁公司受訓,並見到當時的施振榮和施崇棠學長,直到今天還覺得非常榮幸。

畢業後,我選擇了一條「與眾不同」的路,來到明新工專、大華工專教了三年的書。這兩所學校都屬於同個老闆,他用兩倍工研院的薪水聘請一些台清交畢業的學生。由於我是僑生,賺錢是畢業的第一要務,所以我來到這兩所學校,並指導明新的學生參加全國程式比賽榮獲第三名,學生的表現讓我感到十分欣慰。

IBM與我
民國七十二年,IBM成立了一個X-company,由工研院和政府指導,中文叫做前瞻科技(New Development Company)。當時成立這間公司的目的,是為了將IBM實驗室內的專案外包出來,交由前瞻科技負責,也就是公司內部技術的轉移。我的第一個專案是打字機內的spelling check system,用6800CPU的組合語言寫出整套系統,算是一種韌體。

這個專案共分成三組,電機工程背景的人負責控制器的板子,機械工程專長者負責機器設計,而最後一組人負責韌體,整個專案為期有一年之久。第二個專案是ATM內部的應用程式,也就是現在常用的自動提款機,當年IBM把整台機器搬到竹科來,需要有人使用FORTRAN 7 來寫程式,於是我第一次接觸了真正的軟體。

在IBM裡,常常會有跨國合作計畫。有一年,公司派了十一位員工到美國北卡羅納州做最後系統的測試,我也因此有了機會到美國生活三個月。這是我第一次去美國,很多事情都感到非常新鮮,尤其IBM是美國一間大型企業,公司制度、管理方法都比台灣先進很多,讓我大開眼界,也從中體會到企業發展的重要契機及關鍵,這些啟發對於我後來的創業有很大的幫助。

後來前瞻科技成立了軟體開發部門,並指定我擔任此部門的經理。由於這是新的嘗試,做起事來較辛苦但也較有挑戰性,我為了各種專案還特別到美國不同的實驗室參觀,並且做相關報告,從這些報告中累積知識,學習別人做事的態度及方法。隨著業務的增長,團隊人數也從十幾人擴張到兩百多人。

信必優的成立
1990到1993年間,IBM面臨很大的挑戰,很多競爭者如雨後春筍般出現,最大的公司就是微軟。IBM一直以來都以出產封閉系統為主,顧客很容易就被IBM的產品牽制住。然而,這段期間由於個人電腦興起,開放式結構相當盛行,它不僅方便修改,也可以阻止市場壟斷,於是很多客戶便選擇購買PC。

沒有了消費者,就沒有資金,很多實驗室因為經營不善都關門大吉,IBM的業務也不斷萎縮。考量到整個團隊的未來,我和團隊夥伴們決定離開,另外成立一間新的公司「信必優」,英文名稱為「Symbio」,這是從生命共同體「Symbiosis」演化而來,希望客戶、員工和公司是一個生命共同體,大家一起在這個產業生存下去。

1994年信必優正式成立,並將歐美總部設在華盛頓特區,亞洲總部設在台北。公司核心技術為軟體外包,因為我在這個行業十幾年了,最終還是選擇這個產業作為創業的根基。此外,我們提出了一個概念「Employee Own Company」,共同創業的員工都是這間公司的股東,有福同享,有難同當,這種革命情感,無形中加深了彼此共事的意願及效率。

十年生聚、十年教訓
越王句踐臥薪嘗膽,矢志復仇,十年生聚教訓,終於功成名就,信必優也是如此。1997年,公司在台灣發展已有三年歷史,由於同仁有相關經驗,加上大家努力,很快就有不錯的成果。而當時的中國漸漸開放中,很多企業進駐中國,並在那裡設點,而軟體外包公司就必須隨著客戶遷徙,所以我選擇來到北京開設分公司。然而,這才是挑戰的開始。

「萬事起頭難!」這句話給我的感觸格外深刻。首先,公司的關鍵在人,而最大的困難也是人。因為軟體外包在北京還不夠成熟,員工也沒有經驗,所以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訓練,例如:品質控管、簡報技巧及人際溝通。我採用的方法是一種金字塔型架構,從台北調來資深員工,再由這些人訓練新的員工,而我就負責管理最上層的幹部。如此一來,建立了良好且具有保密性的環境後,客戶才放心地將產品交給我們。

不過當時北京發展尚未很好,很多人不願意到北京工作,於是我選擇派「二軍」過來,若單身有冒險精神,並且具備愛心和耐心,公司就優先錄取。愛心就是要關愛大陸同仁,耐心就是要悉心指導,幫助他們很快步入軌道。不過現在情勢已改觀了,北京非常競爭,只有第一流的人才可以過來,大陸員工也成長很快。

接著,為了加速公司的成長,我決定轉型成國際化的團隊,建立公司文化就變成首要任務。由於信必優受IBM文化影響很深,我們也承襲了很多IBM的制度、流程控管等方法。然而,軟體外包是智慧管理的行業,不是管理機器,所以人的管理非常重要。我對於員工的工作紀律要求很嚴格,例如:員工一定要執行公司的政策,有問題一定要提出來檢討。還有公司獎賞分明,做好的人就可以得到獎勵,做不好就有辭職的可能。

要求員工誠實、看到問題馬上提出是我特別強調的兩點,不過大陸員工常常不講,把錯誤推給別人。因為在他們的環境背景下,國營企業常常會有偷雞摸狗的事,這跟文化有關。所以我定了兩個嚴厲規則,一、看到問題不提出來,等到問題浮現時,那個人負全責。二、做事情若不誠實,他就得辭職。不誠實的定義就是說到沒有做到,沒做到時又不提出問題,等到客戶要驗收時,才出了紕漏,會付出比先前更大的成本。這樣嚴厲的管理、淘汰,大約過了四年,才建立起真正的公司文化。

順風而上
信必優的業務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美國客戶,百分之二十左右是中國客戶,但大多還是外商企業。除了擁有IBM和微軟兩大客戶外,其他美國前五百大公司的外包案件也接,不過我們並沒有幫政府做事。現在中國市場開放,機會越來越大,業務也越來越多,隨著中國這條巨龍甦醒,也間接帶動了軟體外包產業興起,對公司而言,是個很好的時光。

現在信必優已經變成一間千人以上的大型公司,在北京有七百多位員工,台北有兩百多位員工,成都有七十位員工,上海、武漢、大連還有幾位員工,公司業務分布全中國。有如游牧民族一般,企業要隨客戶移動,提供他們最直接的服務。然而,每個企業都會有所發展,我們在中國遇到的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多,如何保有優勢並且留住人才就是當下遇到的最大問題。

誠如前面而言,人是公司最重要的組成份子。保留人才就是我們第一要務,為此我訂立了三個方式,第一、員工福利和薪資位於相關產業的中等階級以上。第二、提供良好培訓課程,幫助員工終身學習、永續發展。第三、提供不同的工作機會,讓員工選擇自己想去的地方,吸收不同的經驗。不過北京薪水成長很快,成本自然水漲船高,因此我們的業務漸漸轉往附加價值高的產品,而價值較低的部份就往內陸或是工資便宜的地方轉移,希望藉此分擔成本,目前執行的成效很不錯。

公司加速往國際化的方向走,我們就希望獲得更多的國際認證,加強公司的國際知名度,預計明年拿到CMMI-level 5和ISO27000的認證,讓客戶更放心地將產品交到我們手上,並且保證機密資料不會外洩。這就是我們積極要達到的目標,隨著全球化的影響,競爭對手已經不只在中國,更遍佈整個世界,唯有不斷的設定目標,加以突破,才能夠面對這瞬息萬變的產業環境。

十年前和現在的北京
分享完工作經驗,我想跟大家談談對於北京的看法。剛來北京時,路上常常看到很多馬車、牛車,加上塵土飛揚,感覺非常髒亂。胡同是北京的特色之一,當初可是隨處可見,我還記得公司附近都是農村,很難想像現在已經是高科技園區。這十年改變很多,每隔幾個月就有一項新工程,街道變新了,綠化程度越來越好,加上地鐵的興建,整體上已比十年前好很多。

此外,談到北京的年輕人,第一件事就是賺錢。大多數的人都是從外省過來,肩負著家鄉親人的生計及期許,若沒有闖出一片天地,鮮少人會回家鄉,所以奮鬥精神十分旺盛。相對台灣年輕人在優越環境下受保護太久了,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,這是我不樂見的情況,也希望年輕人可以引之為誡。

雖然大陸的未來感覺一片光明,但我覺得還是有很多隱憂。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貧富差距擴大,未來會變成百分之八十的人服務百分之二十的人,試想一種情況,餐館中的服務員,薪水只有五、六百元,但有錢人常常吃一餐就幾百元,看在服務員的眼中,又是何種滋味?

第二點是沿海城市發展太快,內陸相對落後,造成人民素質差異太大,國家發展不平均。內陸青年為了工作離開家鄉,也造成內陸人才流失,對於想尋找低成本的企業來說,是一大問題。最後就是人的素質,城市發展很快,但是人的教育還需要一點時間,素質參差不齊,就像龍蛇雜處一樣,難免就會造成許多問題。

台灣的未來
談到台灣的未來,我有點悲觀的說:「台灣已經沒有未來了,因為客戶都不去台灣。」這是軟體外包產業當下的情況,對於來自台灣的信必優而言,更是感觸良多。目前發展不錯的還有數位產品這一塊,但過幾年後就會被大陸追上,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。

我想跟台灣的年輕人說,「企業要生存,首先要走出台灣!」所以未來台灣人的競爭對手,不再只是大陸人,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競爭對手,壓力絕對會越來越大。因此,具備國際觀變成台灣人的基本條件,中國企業要國際化,更需要懂中文並具備世界觀的人才,台資企業也不惶多讓,所以年輕人必須提早準備。

未來到大陸的人將有兩種,第一種是創業家。隨著經濟成長越來越快,創業機會也將轉往技術密集發展,只要找到一個不會被取代的核心技術,就有成功的機會,換句話說,進入門檻將越來越高。第二種是工作者,這邊的工作機會增加,自然吸引了很多外來人口,因此台灣人必須了解大陸的風土民情,必須拋棄歷史的包袱,才能夠找到自己的未來。

未來期許
至於公司的未來發展,我有一個願景,希望帶領信必優成為中國內部領先的軟體外包公司,正如當初創業的動機,客戶、員工和公司是一個生命共同體,大家一起在這個產業中生存下去。基於這個目標,公司將會提供更好的平台,讓人才有更好的發揮空間,接著走出中國,放眼全世界。

黎文會學長小檔案
交大計算機工程系67級
交大計算機工程研究所69級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ve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