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吳孟霖撰文(本文轉錄自交大友聲428期)
北京,是個令人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兩個字。尚未去過北京的人,總有一點憧憬,想體驗中國快速成長的經濟,想見識因奧運而蛻變的城市。然而,大部分的人卻被北京的負面新聞影響,一想到人擠人、交通堵塞、空氣污染就心生驚悸。其實,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美,它是歷史的脈絡、也是人與建築的結合,更是文化的大熔爐。這次我以友聲雜誌特派記者的身分前往北京,除了採訪學長外,也帶回一些所見所聞,供有興趣的讀者一探究竟。

北京人的行
從香港出發,經過三小時的航行,飛機順利降落在位於北京郊區的國際機場。剛踏出機艙的那一刻,四周似乎沒有大城市的豪華,只有一種嫻靜自然的感覺。我拖著行李,通過海關,直接走到機場巴士等候站,準備展開為期兩周的北京之旅。

我一個人旅行,旅行的途中,總會嘗試不同的交通工具,最常見的就是公車,當地人習慣稱「公交車」。北京公路網四通八達,城市規劃也以「天圓地方」的概念設計,從皇城開始,呈方形向外擴張,分別命名為東一環、二環、…,目前已到了六環,其他方位也以此類推。由於城市幅員廣闊,路線複雜,當地人通常會參考網站上的路線指引,例如:mapbar、bjbus、…等,再決定如何搭車,這個服務相當方便,也省下不少找路的時間。

帶著電腦,我在北京市內來回穿梭,阿里巴巴江學長位於東四環、Symbio黎學長位於北五環,而我住在西三環。人生地不熟,交通時間通常要花上一個小時以上,有的時候時間急迫,便「舉手打的」(招計程車的大陸用法),在街頭飛奔,這莫過於北京市內最方便的交通工具了。此外,地鐵也很方便,因為奧運的關係,政府正加緊趕工,預計今年八月會多出好幾條完工的地鐵線。

北京人習慣用東西南北稱呼方位,而非前後左右。這跟北京的城市建設方式有很大關係,它繼承了中國的風水概念,坐北朝南,胡同裡的四合院與整座城市的建造理念也一脈相承。有一次搭計程車,操著北京口音的朋友便對司機說:「師傅,先往東邊走。」尾音還不忘上揚,簡潔有力,令我印象深刻。人與人溝通也是如此,常常在問路時聽到好心人的指引,不過,直到回台灣的那一刻,我還是分不清方位,只知道往前走。


北京人的食
在北京,遇到了許多老朋友,大部份是在AIESEC世界大會中認識的,多年不見,卻仍然保持聯絡。有些人還在讀書,有些人則已經工作,準備開創自己的事業。

有一位在北京讀書的湖南朋友告訴我「來到北京多年,最難忘的就是食物!」這裡不僅有各省風味美食,更有道地的北京料理,能夠滿足四方老饕的胃。「北方人重鹹,南方人重甜。」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後,許多料理有了北方特色,就連台灣來的永和豆漿,似乎也變得有些鹹味。

北京人一般不太喜歡吃甜食,尤其是早餐。在我寄宿的家庭中,朋友的母親都會準備保久乳和乾麵包,配上一顆水煮蛋,她說這是北京最傳統的早餐,一般家庭亦是如此。後來我到了北京交大宿舍,當地學生也是習慣中式料理,西式漢堡、三明治幾乎都沒有看見。

在兩周的美食之旅中,最令我難忘的是北京烤鴨,不知是否心理因素作祟,總覺得在北京的烤鴨特別好吃。香脆的皮、獨特的醬汁,再加上餅皮、芹菜及黃瓜,整口吃下,不僅豐富了味覺,也有一股清爽可口的感覺。觀察當地人的飲食習慣,發現通常會點些涼菜,據說要先爽口,吃主菜時才有味道。

北京也有一些具有傳統特色的小吃,在當地人的帶領下,走進了胡同,找到了一家名聞遐邇的餐館──九門小吃。它位於北京著名的風景區什刹海北邊,宋慶齡故居西側,是由老北京傳統小吃延續發展協會發起成立。著名的店包括小腸陳、乳酪魏、爆肚馮、月盛齋……,料理包括門丁肉餅、爆肚、年糕……,內容豐富且兼具地方特色。

北京人的住
出門在外,總是一切從簡,住的地方當然也不像自己的家這樣享受。除了採訪外,我希望多體驗當地生活,因此兩周的北京行,前半段住在當地人家中,後半段則住進學校宿舍,不僅可以學習北京人的生活,也可以和大陸學生交流,進一步認識彼此。

很感謝北京交大的朋友熱情招待,邀請我住進位於西站蓮花池的家中。北京的地名很有趣,和其悠久歷史有關,例如蓮花池旁的公主墳,據說墳塚以前存在,只是在都市建設中,漸漸消失,最後只剩下名字。北京交大位於西直門附近,也是皇城內一個城門的名字,現今為很重要的交通樞紐。

走進公寓內的電梯,一位年約五十歲的中年婦女,坐在電梯旁,操控著按鈕,帶著居民來到自家的樓層。我好奇的問身旁的朋友,電梯難道不會自己動?他語帶感嘆的回答:「因為大陸人口太多,政府只好提供這種工作機會,讓弱勢族群也能有微薄收入。」

居大,不易,北京進步太快,更讓人感受到一股生活的壓力,物價水準雖然略低於台北,薪水卻只有台灣的二分之一。此外,太多外來人口前往北京工作,不僅帶來了人潮,也帶來了混亂。生活水準及教育程度的不同,讓北京市不再純樸,一些不文明的舉動,例如:隨地吐痰、不守秩序、騙觀光客的錢等也讓北京蒙上一層陰影。老北京人其實很好客的,但因為社會變遷太快,很多北京的人已經不是本地人,令他們心情相當矛盾。

新與舊的對比,在北京的建築物中,更是特別顯眼。從北四環快速道路望去,奧運主題館──鳥巢佇立在中央,相當雄偉,但走近一看,四周卻是較舊的房子。時代改變,社會正在進步,或許十年過後,它們已經不復存在,當一幢幢高樓大廈建起,誰又能為歷史的軌跡留下些什麼?或許只剩下那些光鮮亮麗的外表,還有重新粉刷過的千年建築。

一週後,我來到北京交通大學的宿舍,雖然只是短短幾天,但卻有很多感想。那時學校已經開學,很多新生及舊生陸續來到學校,帶著大包小包的行李,搬進了宿舍,我拖著旅行箱,彷彿也變成了新生。

這裡的宿舍和交大的很像,由於都是理工學校,男生也特別多。最大的不同點是洗澡間,新竹交大的宿舍有公共浴室,並用隔間隔開,有些甚至是獨立衛浴,非常尊重個人的隱私權。在北京交大內則是澡堂,大家到地下室盥洗,有好幾十個蓮蓬頭供學生使用,使用熱水時還要用學生證刷卡,以便計算點數。

朋友告訴我,澡堂是民國時期留下的,很多胡同裡也有這種澡堂,所以很容易被大眾接受,通常位於市區的學校都是如此,但也有例外,例如對外經貿大學就是有隔間的浴室。而交大澡堂之所以如此,她認為是校舍建設時間較早,承襲了北京的傳統。

每個地方都有特殊的文化,一開始雖然不太習慣,但漸漸也入境隨俗了。



大陸的學生
從北京回來後,常常有人問我,大陸學生是否有特別的地方,北大是否如同傳言,每位都是萬中選一的學生,且身懷絕技。基本上,兩岸學生並沒有太多的差異,至少文化及語言近似,不過因為背景不同,讓兩方的思考邏輯不太相同。舉例而言,大陸的同學來自各省,文化多元,但在高考的壓力下,成績變成唯一條件,而台灣近幾年教育改革開放,有更多管道進入大學,因此造就出許多創意人才。

不過我必須承認一點,大陸的學生的確比較認真。

開學第一週,我參訪了許多學校,其中包括北京大學、北京交大、中國人民大學和對外經貿大學。最令人訝異的是,開學第一週便有很多人在教室讀書,有人還搬出一大疊的書,好像正在為某種考試努力,這是台灣學生未見的。我偷偷問周遭的人,大家為何那麼認真,最後歸納出兩個結論,一來剛開學希望複習一下學業,二來正在準備特殊考試,例如:研究所、GRE或托福。

大陸學生在沒有上課的教室裡自習,也算是充分利用資源的一種表現。

我跟著AIESEC的朋友,旁聽一堂對外經貿大學的課,那堂是財務報表分析。在一座古老的拱形教室內,兩百多位學生正在聆聽教授的講解,雖然是第一堂課,但大家感覺還是精神奕奕,希望在新學期中學到新知識。不過,過了半小時後,環境似乎有些變化,氣氛漸漸低沉,回頭一看,後排已有不少人體力不支。台上老師依然說得口沫橫飛,台下學生只剩下一半的人聚精會神,大家都在期待下課鐘聲響起。

雖然這堂課並不足以代表每堂課,但還是可以發現兩岸學生相同之處,如果課程乏味,很多人還是回報「點頭」。此外,我們的教科書都已經使用英文原版,但大陸還有滿多中文教科書,且多為教授自己寫的,算是「本土教材」之一。

不同學校的學生也有不同特色,北大人多元、貿大重商、交大重理,相處的感覺也不太一樣。和北大人相處,聊的都是國家大事,兩岸如何交流、未來應該如何發展。和貿大人相處,聊的是務實經濟,討論基金股票,以及管理知識。和交大人相處,則會討論一些工程技術,三句不離電腦,不過或許都同為交大人,感覺特別熟悉,這也是我後來決定多留在交大幾天的原因。



日常的休閒娛樂
除了課業外,大陸的學生也注重休閒娛樂,和我們一樣,下課後大家會聚餐,聊聊今天的是非。週末有空時,會前往KTV唱歌或是看電影,和同學一起消磨時光。若再健康一點,可以到野外郊遊爬山,享受野外的田園風光。

以上三種休閒,在這次的北京之旅中都有體驗到,為了招待遠方來的客人, 北京同學特別帶我到學校附近知名餐館,品嘗平日學生最常吃的料理。北大人帶我到「西門雞翅」,交大人帶我到「上當一回」,貿大人帶我到「串吧」,這些店的特色都是燒烤。他們告訴我,燒烤加啤酒是人生的一大享受,當好友聚會時,最先選擇的地點就是這裡。這點和台灣的大學生不太相同,我們似乎沒有常常喝酒。

在北京的最後一個週末,我和一群交大朋友來到了長城,這是特別要求的景點,而且是未開放的「野長城」。上面沒有任何觀光客,城牆已是斷垣殘壁,一路上都是高及腰身的野草,還有許多石頭。我們從V字形的峽谷往上爬,六十度角爬上長城,接著開始翻山越嶺之路。沿途經過約十個烽火台,有些還很完好,有些只剩下半邊,這是我第一次和歷史如此接近,親手摸上城牆的那一刻,我告訴自己:「這可是幾千年的磚頭。」

雖然已經幾千年,但是依舊堅固,只是外層有了歲月的痕跡…

「不到長城非好漢」,我永遠也忘不了見到真實長城的感動,尤其是兩千多年來未加工過的長城,所謂「百聞不如一見」,當故事中的圖片呈現在眼前時,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壯麗。有一位朋友說:「唯有歷經辛苦才能體會長城最真實的一面。」我想只有體會真實的長城,才能更謙卑地面對世上一切事物,因為那就是一種永恆。

故事的終點,又回到了學校,離開北京的前一晚,一群交大的好友,聚集在學校旁的海底城火鍋,回憶這兩週的相處,並且閒聊彼此未來的發展。最後大家移往附近的KTV,感覺和台灣的錢櫃差不多,只是歌曲種類很多,還有方言歌曲,讓異鄉遊子可以一解鄉愁。

後記
北京之行,有歡笑有淚水,更是我的第一次嘗試,嘗試一個人出差、旅行,雖然旅途中間有很多小插曲,那卻是最真實的生活。迷路、找路、吃燒烤、烤鴨、爬長城、參觀紫禁城,還有…

奧運過後,也許這一切都將改變,但是不變的是人,謝謝接受訪問的四位學長、還有特別招待我的歐陽學長。同時也要感謝北大、北交大、貿大、人大等AIESEC朋友們在行程中給予的協助及幫忙,讓這趟旅程圓滿順利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ve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