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   
   「獨夜無伴守燈下,清風對面吹」這是一首享譽中外的歌,也是台灣人兒時共同的記憶,雖然時下音樂已經從傳統歌謠變成雙J的流行歌曲,但「望春風」卻像一條剪不斷的絲線,牽繫著每一個人的心,每當那旋律響起,過去的點點滴滴便悄悄地浮上心頭,921大地震、民主選舉、旅美球星王建民…,無論好壞,都是我們共同的回憶,珍視台灣,台灣是我們的家

   20066月份,我背起行囊,邁向遙遠未知的國度──土耳其,當下的我,心中突然有股莫名的悲傷,看著前來送行的父母,看那熟悉的中正機場,我知道我們即將短暫分別,踏入登機門的那一刻,我告訴自己「台灣,兩個月後見!」在約莫二十小時的轉機過程中,我從一個充滿熟悉面孔的地方,來到了阿拉伯、中東世界,最後平安抵達伊斯坦堡。  

 

唯有失去一次,才懂得珍惜,唯有離開了,才知道擁有的美好。在異鄉的日子,我常常幻想能夠嚐到熟悉的珍珠奶茶,吃家鄉味道的滷肉飯,如預期中的,在土耳其幾乎找不到,除非自己親手煮,這是一種「home-sick」,一段日子過後,有了當地的朋友,也慢慢習慣他們的生活步調,這種距離感就漸漸消失了,有些時候透過MSN視訊和台灣的朋友聯絡,也可以消弭一些思鄉情懷,然而,身為「少數民族」的我們,亞洲面孔還是一種熟悉的象徵,於是在大街上尋覓就變成我們日常生活中的「娛樂」。 
 

到土耳其旅遊、從事貿易的亞洲人不算少,但是說中文的人幾乎是微乎其微,我在那邊兩個月的日子中,除了同行的團員外,總共遇到七個台灣人,一對是度蜜月的情侶、兩個是土耳其的交換學生、兩個是自助旅行者、最後一個是出差的業務代表。每一次的相遇,都讓我們彼此間充滿許多驚奇,自然而然脫口而出的台語,是同鄉的記憶,一面交流,一面發現許多在土耳其的趣事,當問到住在哪裡時,那熟悉的地名,甚至是鄰近的街區,不禁感嘆世界真小,而「他鄉遇故知」的情懷,也讓彼此更加珍惜此刻的相聚。 
 

和外國人聊台灣時,有兩個極端的例子令我印象深刻,有一次AIESEC的朋友問我:「Where are you from?」我回答:「Taiwan!」他嚇了一跳並拿出自己的手機說:「我知道台灣耶!因為我的手機是made in Taiwan。」接下來開始長達兩個小時的對談,他對我們的了解遠遠超出我的預期,對台灣的熱愛,也讓我感受到最真誠的價值,此刻的我,不禁為前人的努力感到驕傲。另外一次,路上有個土耳其人問我:「Where are you from?」我依然回答:「Taiwan!」他不發一語,想了一下又問我一次「Thailand?」我在跟他說了一次「Taiwan!」並解釋相對應的地理位置,這時他才恍然大悟。 

的確,台灣很小,但台灣的人情味卻早已在他們心中慢慢萌芽,一如土耳其人般的好客,那是一種民族的象徵。我在土耳其遇到很多外國人,有些來自歐洲、對台灣有較多了解,有些來自美洲,甚至有人曾到台灣旅行,雖然不算佔大多數,卻都有一致的共識,那就是喜歡台灣,到過台北的人,最難忘記那豐富的美食,曾經遇到台灣朋友的歐洲人,也跟我分享他收到的禮物,甚至一些商品。這些原先沒有任何交集的人,卻因為共同的回憶,聚集在一起,越聊越開心,它不是一種驕傲,而是一種海洋島嶼的氣度、包容心、不畏艱難的蕃薯精神,早在那胼手胝足的前輩身上,一點一滴向外擴張。
 

當然,凡事皆有正反兩面,有優點當然也有缺點,我在土耳其的時候偶然翻到一份報紙,照片上的熟悉身影吸引我的目光,原來那是第一夫人吳淑珍的相片,接著我又瀏覽一下內容,並且朋友幫忙翻譯,大致上是在談SOGO禮卷的弊病。此時的我覺得有些鬱悶,台灣的政治事件竟已揚名國際,於是我上網查了新聞,果然正在報導此事,雖然感受不是非常深刻,但也為這件事情感到稍稍的婉惜,如果能夠報導一些正面消息,那豈不是更好? 
 

回台灣這些日子來,政治新聞依舊佔了絕大篇幅,後來又有紅衫軍的倒扁運動,所衍伸的話題讓每天的報紙都相當充實,自己也常常會研究這類問題,畢竟這是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事情,姑且不談政治,也不評論誰是誰非,但這些場景都讓我不斷反省思考,並且深思。「台灣病了嗎?台灣亂了嗎?」我們反問自己,反問這塊土地,反問在這裡的人們,然而電視上的政論節目,大多是一味的批評對方陣營,卻鮮少有人捫心自問,自己是否也有錯呢?一味的攻擊及惡言相向,只會造成更多的惡性循環,又有誰能找到內心深處的澄淨力量。  
 

回想起大學的生活,因緣際會下認識很多藝文界的朋友,參加了一些知性之旅,並對我們這塊土地有更深厚的感情,例如:客家文化體驗,看到了聚落發展史、五次大遷徙,以及來到台灣落地生根的經過。參觀鐵道文化藝術村,向玻璃師傅學習吹玻璃,做傳統工藝,甚至看高鐵竹北站,了解科技台灣及過去竹北六家文化的因緣脈動,這些活動無形中淨化了我的身心,也讓我發現台灣之美。這點又讓我想到土耳其的生活,一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城,孕育如此豐富的文化意涵,美術大師的展覽,不知風靡多少土耳其人的目光,國際音樂大師現場演奏,讓台下觀眾如痴如醉,這些「美」正是一個悠久文化的象徵,也是忙碌生活的良藥。
 

朋友們,只要你們用心思考,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是美,從淡水老街、大稻埕碼頭到舉世聞名的大樓「台北101」,從雲門舞集、朱宗慶打擊樂團到楊麗花歌仔戲,這些都是文化寶藏,而台灣獨特的海島型國家,更可以有大海般的包容心,吸收來自不同國家的文化,在台北,你可以嚐到世界各國不同的美食,美術館中,也能欣賞國際大師級的作品。這裡是個多元文化的殿堂,只要敢秀,就有發揮的舞台,這裡也是一個自由創作的地方,任何創意都會受到基本的保障,不用擔心受到莫名的迫害。更重要的是,在台灣可以看到中國五千年悠久的文化,世界著名的故宮國寶,就擺在位於士林郊區的博物院內,各種傳統節慶,依舊鑼鼓喧天,大江南北的美食,北京烤鴨,都可以在台灣某個角落發現,加上繁體字的流通,甚至比大中國還中國,這些種種,就形成了台灣文化,也是我們最珍貴的資產。 
 

除了生活美學之外,大家換個角度思考,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,今天台灣的富裕、自由、民主不都也是前人辛辛苦苦種樹,後人才能乘涼嗎?要不是當年美麗島事件,民主人士的流血流汗,怎能換來今日華人世界的民主政體?要不是三、四十年前留學生的出國,在海外學習並回國奉獻以及父母輩不屈不撓、不辭辛苦的精神,怎能有舉世矚目的台灣經濟奇蹟?正當我們在怪當下環境不好的時候,問問自己,是否要感謝上天,讓我們生長在台灣這塊寶島,雖然有很多紛紛擾擾,但至少大多數人還有飯吃,不用像非洲朋友般有一餐沒一餐,甚至從小就要工作,人生沒有太多比較,也不用怨天尤人,重要的是面對現實並選擇改變,用更寬闊的心來思考,用更積極的態度來處理眼前的問題。  
 

珍視台灣,這是我們永遠不能放棄的希望,從土耳其回來後,更加堅定這個信念,台灣的未來就掌握在年輕一代的手上,若我們對自己都沒有信心,又怎麼能讓別人對我們有信心呢?在一次聚會中,我聽朋友轉述他切身的經驗,一位外國人問大陸的朋友,你們對台灣怎麼想,大陸人說:「Taiwan is so good, but we are the future.」這句話給我很大的啟發,或許現在大陸的環境還有成長的空間,又或許比台灣先進很多,但那就代表一個希望,只要擁有希望就能夠擁有自信,既然對岸的朋友可以做到,那我想我們也可以,你們說是嗎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ve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