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吳孟霖 撰文
        「世界是平的!?」這是當下最流行的話題,也是每個人必須省思的部份,在全球化的競爭下,世界儼然形成了新的地球村,這裡的居民,使用共通語言,克盡職責,各有所長,面對此一新興的生活型態,身為台灣的新一代青年人,該如何面對它並走出自己的一條路。交大電信工程學系及今週刊特別針對此一議題,邀請產業界四位知名系友:富鑫創業投資集團執行長 邱羅火、友達光電總經理 陳炫彬、研華科技董事長 劉克振、聯發科副董事長 卓志哲,蒞臨交大中正堂向學子們分享自己的經驗及見解。

與談人的成長背景
        「全球化下的競爭力」是這次論壇的主軸,然而,什麼是我們的競爭力呢?這是今天我們想探討的問題,也是當下需面對的問題,台灣身為一個島國,有很大的機會必須走出去,必須放眼全世界,因此論壇一開始,身為主持人的邱羅火,立即簡短破了題,並邀請三位與談人就自己個人的經驗以及生涯背景作概略的介紹。

        首先,第一位與談人劉克振緩緩拿起麥克風,分享起自己的人生歷練。大學畢業後,他先在惠普科技做了幾年工程師,培養自己專業上的知識,1983年電腦現世後,全世界的產業新興了一場變革,他也搭著順風車創立了研華科技,直到今日,成為世界第二大工業電腦供應商。

        談到研華的成功經驗,劉克振提出了兩個重點,一為國際化策略,公司必須先外銷,在外國打響知名度並形成良好夥伴關係後,接著才是在地化,也就是雇用當地菁英經營外國分公司,等到地基打穩後,再拓展公司的市場。另一方面,他談到了研華的成功哲學「群聚效應」,從台北到新竹,短短的一百公里距離佈滿了世界上一流的科技公司,加上很多校友變成企業龍頭,自然而然互相吸引,形成了「群聚」,它所造成競爭力所向無敵,也順勢帶起工業電腦的需求量。

        話鋒一轉,主題轉往自己的人生態度,劉克振笑笑的說:「當年創業時,並沒有想要達成這麼大的目標,只是腳踏實地的工作罷了。」這或許就是研華科技的企業風格,一步一腳印,不要好高騖遠,等到累積一定的實力後,自然會有飛黃騰達的一天。

        接著,邱羅火又邀請了下一位與談人陳炫彬分享自己的經驗。他和劉克振是大學同學,聊到學校生活,陳炫彬自嘲不是非常頂尖的那群人,一開學就急著把課調開,成績也只求可以過就好。畢業後進入飛利浦公司,蹲了五年馬步,也奠定了工程的基礎。因緣際會下,他轉行來到宏碁,從事高科技的產業,歷經公司成長、茁壯和分家後,變成今日的友達光電總經理。

        人們常常會看到光芒的外表,卻很難想到那灰暗的過去,陳炫彬提到:「做事情沒有捷徑。」只有靠自己努力,加上好的謀略及執行力,才能夠抓住成功的契機,而他就是典型的代表。加入宏碁後,他不僅工作盡心盡力,同時也洞悉市場,發現內部創業的趨勢及機會,因此後來達碁分出來時,才能夠找到自己的優勢及定位,並且一躍而成面板業的龍頭。

        最後,輪到了卓志哲述說過去故事,如同陳炫彬一般,聯發科技也是從聯電內部創業而成,他回想起那時的點滴,直說:「員工總共35人,能生存就好了,哪有想到什麼捷徑。」不過,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,交大同學樸實的個性,讓他們願意花心思鑽研核心技術,並在2000年左右,嗅出市場上通訊新浪潮,因而轉往通訊領域發展,結合原先的產品,成為一間亟俱競爭力的公司。

        卓志哲提到,二十一世紀首重「知識型經濟」,如何結合人才及企業,做到雙贏,是目前亟需討論的課題,而他的經營哲學便是「提供好的學習平台,讓有潛力的人盡情發揮。」在公司內,每個人都會學習如何挑戰他人,並藉由互相支持及學習,達到雙方面的成長,堪稱新興企業的典範之一。

        聽完了三位與談人的分享,主持人邱羅火也簡短的說明自己的經歷,他是一個典型從工程師轉行到商管領域的人,從事二、三十年工程師後,在四十八歲那年毅然決然自行創業,轉行做創投,直到今天。「這當然是很辛苦的歷程」邱羅火略帶感傷的說,但是沒有歷練,哪能有今日的成就呢?剛接觸創投業的前幾年,因為領域不熟悉,常常碰壁,但也讓他越挫越勇,直到今日的成就。

企業家經驗,公司如何面對全球化
        分享完每個人的經歷後,主持人邱羅火又帶往下一個主題「工程師轉行到企業家的經驗及如何面對全球化」,邀請與談人陳炫彬先行發言。

        「台上一分鐘,台下十年功」這正是成功者的寫照,陳炫彬說,自己所學要扎實,並建立在自有領域上發揮。工程師若要發揮自我優勢,就必須先觀察每個人的行為,學習別人的優點,並且培養自己的願景,受到上司肯定後,在轉往其他領域發展。在公司內,有一種工作輪調的制度,他鼓勵每個人要盡力而為,即使不是自己熟悉領域,亦要全力以赴,當你擁有這些不同背景的知識後,自然可以發展出獨特的領導風格,將來轉往領導階層時,也較容易成功。

        另一方面,陳炫彬向台下聽眾分享了培育人才四步驟:選、訓、用、留。選擇符合企業文化的人才,加強訓練使其適應內部平台,給予空間讓好人才可以盡情發揮,最後說服他留下來為公司效力。這是一般公司必經的四個步驟,而這群優秀人才,也將扮演未來全球化的主力戰將。

        接下來,輪到卓志哲分享,他認為隨著工作範圍越大,管的人也越多,要學習的空間也越大,因此他鼓勵台下聽眾要有終身學習的概念,並且隨著每次向上學習,盡情發揮。不要怕錯,也不要怕累,更不要怕有責任,這些只不過是人生中的歷練,若能設想成功的甜美果實,或許這一點辛苦就不算什麼了。此外,他也提到產學合作的觀念,目前公司成立聯發科技文教基金會,希望藉由和學校的結合,培育出更多國家未來的棟樑。

        前兩位與談人都簡短提到了培育人才的概念,因此劉克振也承襲前者的論述,就這個主題,發表了一些看法。公司有三群人,前10%是A+人才,他們同時也決定公司成功與否,後5%是冗員,隨時可能會有淘汰的命運,而中間的85%員工,只要企業給予好的環境,他們就會努力表現,因此,企業高層必須熟悉這三群人的思想模式,並施予不同的執行方針。

        此外,劉克振提出了「專注」這個名詞,只做一件事,並且做到全世界第一,這就是優秀的人才,此話也恰巧與大前研一提到的「專業沒有替代性」前後呼應。專注後,就是自信,隨時肯定自己為A+人才,對工作付出熱情,加強團隊合作,這就是企業家的成功特質。有了人才和特質,他結合兩者並下了一個結論,「用別人角度思考『利他的』熱情,專注於這個熱情的事物,並鼓勵自己成為A+的人才,這就是成功的人。」

        麥克風繞了一圈後,又回到邱羅火學長手上,他小小的總結了此部分的結論「為有專注及不斷培育人才,才能夠面對瞬息萬變的全球化浪潮。」

年輕人如何培養國際觀
        國際化、全球化已經成為兩個十分重要的名詞,當「世界是平的」這本書出來後,更加衝擊到世界各地的人們,大家紛紛討論書中論點,希望能夠啟發出新的思維,以培養自己的競爭力,而身為E世代的年輕人,該如何培養自己的國際觀呢?

        主持人邱羅火拿起麥克風繼續說明自己的想法,他認為國際性的競爭是必然的趨勢,當下的年輕人們,不用害怕也不用驚慌,只要每個人可以付出熱情,不斷學習,機會還是會出現在各位眼前的。不過,語言是一項很重要的工具,要將其視為一種習慣並且善用它,有了這個優勢,才有和別人繼續溝通的動力。

        卓志哲也十分認同這個想法,談到國際化,首先就要鼓起勇氣面對它,工程師通常較專注於自身的專業,接收知識的範圍不夠廣,因此要不斷學習以增加自己的深度及廣度。接著,陳炫彬也提到了不錯的觀念「心胸有多大,舞台就有多大」,進入公司後,要有大的地域觀念,年輕的時候盡量爭取機會到國外闖蕩,工作時可以爭取出差的機會,有機會接觸當地人時,才能夠體驗到不同的文化涵養,這些無形中都增加了自身國際觀,皆為人生中難得的經驗。

        最後又輪到了劉克振發言,他和台下聽眾分享一些獨特的公司經歷,研華早期在海外設點時,因為知名度因素,無法找到一流人才,往往必須由總部派優秀人才過去,等到市場慢慢打開後,才能夠吸引當地人才入駐。這是公司國際化必須經過的過程,此時擁有國際觀及語文能力的人才,就會是公司的當紅炸子雞。

總結及迴響
        長達一個半小時的論壇,在與談人及主持人的談笑風生中漸漸進入尾聲,面對今天的主題,四位學長都提出了個人獨特的見解,也給予學弟妹新的省思及芳向,然而,在國際化的競爭下,台灣究竟該如何變成贏家呢?這是每個人都亟欲知道的答案,也是大家都在注意的答案,但它卻不是現在就能浮現的答案,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正解,只要我們可以朝著這個信念前進,勤奮不懈,堅持到底,最後每個人都會是贏家的。

在此代表電信系師生,感謝系友返回母校分享,並再次感謝今週刊的大力幫忙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iverkid 的頭像
    riverkid

    【轉個彎旅行】那些過程教會我的事

    rive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