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基科技董事長蔡豐賜學長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電信95級吳孟霖 撰文
2006年的最後一場壓軸,交大高階經理人培訓班邀請到前神達電腦總裁,現任神基科技董事長蔡豐賜學長蒞臨台北會場演講,蔡學長今年初因心臟手術開刀住院,歷經數月休養後,於今年七月辭去神達電腦總裁一職,並專任神達集團資深顧問及神基科技董事長。日前甫在大陸成立的交大上海校友會,蔡學長扮演幕後強力推手,並親自擔任上海校友會會長,提供日後交大校友西進的重要支柱及幫忙,今天我們很榮幸邀請到他的出席,就過去神達集團佈局的經驗提出個人的分享及見解。

數位家庭及可攜式產品的契機
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後,鄰近國家皆受其影響,由於韓國長期依賴中短期外資貸款維持國際收支平衡,在此風暴下影響更大,當時韓國政府大力推動數位家庭計畫,希望藉此度過此危機,成功推行後,不僅促進軟體業的發展,也使線上遊戲和網路拍賣一躍而成亞洲的龍頭。蔡學長分析,這就是數位家庭的成功的例子,也是一個科技產業嶄新的轉折點,近幾年來科技日新月異,發明新的技術已非致勝的關鍵,能夠整合多項技術,並化成統一標準,才是掌握未來的契機。

神達集團掌握了此概念後,便持續朝向此領域研究創新,加上通訊網路和平面顯示技術的興起,讓數位可攜式產品成功的機會大增。2002年PDA(個人數位助理)市場下降後,蔡學長發現了整合的機會,將GPS(全球定位系統)此技術加入PDA內,不僅可以方便許多用路者,也可以為PDA產品注入新的元素。2003年11月神達成功推出全球第一台PND(Mio-168)手持導航機,帶動全球開車族的風潮,在美歐大受歡迎,尤其歐洲區腹地廣大,國家眾多,語言自然也就不同,PND提供了翻譯的服務,無論使用者開到哪個國家,都可以看到熟悉的語言,自然吸引眾多使用者的目光,今年還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封面,可謂顛覆傳統的劃時代產品。

神達品牌定位
說完了以上成功的故事,大家不免好奇其背後的關鍵因素是什麼?此時就要從神達品牌故事講起。神達產品的核心訴求是「行動中享受科技」,因此公司鎖定具有個性化、行動化、享樂化特色的客戶,並且設計出全新的Mio品牌。談到這個巧思,蔡學長放了一張比薩鐵塔的照片,開始聯想,從斜塔到羅馬競技場,羅馬競技場到黑手黨,其最大的關連性就是義大利,而Mio就是從義大利文我的太陽(O solo mio!)而來。Mio在義大利文裡等同於英文的mine,加上Digiwalker代表隨身數位產品,在LOGO設計上以動態的線條代表活力,並用亮橘色突顯鮮豔的年輕色彩,此外,將其橫放有飛上天的感覺,也表現出這個集團創意及一飛沖天的遠景。

推出品牌後,產品也跟著進入市場,自從2003年第一台PND問世後,接著幾年都吸引眾多消費者的目光,2005年韓國台灣市佔率第一、歐洲第二、全世界第五,這些亮眼的成績,背後又隱藏了集團長期以來默默耕耘的成果。為什麼消費者願意選擇Mio?製造(神基)、品牌(Mio)、通路(聯強)三位一體是最重要的關鍵點。

拿北美區成功的案例說明,目前市佔率約37%,並擠下Garmin成為市場龍頭,但對於熟悉北美市場的人來說,要在通路上打出一片天,需要多年的耕耘及昂貴的支出,而Mio可以在最少的行銷成本上(僅有一位正職的行銷人員)實在難能可貴,究其因素,可以歸因於洞察先機,順水推舟。Mio品牌內其中一件手持導航機H610在美國被大幅報導,華爾街時報等都有專欄說明,一舉提高其知名度,在美國感恩節黑色星期五中上架銷售,限量六萬台C310四小時內銷售一空,並瞬間成為市佔率第一名的廠商。

放眼全球的行銷活動
在行銷活動上,神達集團標榜「因地製品,行銷全球」的概念,以全球市場為長期目標,分區進攻,根據各地市場差異,製定不同產品,再用「生活化、人性化、個性化」的行銷主軸,配合多元媒體,例如:多國語言網站,提供售後銷售及技術支援,舉辦多種用戶及會員活動(台北打牙祭),並且定期市場調查與行銷管理,成功擄獲一群忠誠顧客的心。

為了讓更多人認識Mio這個品牌,公司在規劃行銷活動上面更是別出心裁,除了一般可見的電視廣告、平面廣告,更推出了活廣告,將整輛公車包裝上產品的封面,可以直接深入城市的每個角落,同時也和第四台銷售頻道結合,令人耳目一新的設計,也讓很多人為之心動,掏出自己的鈔票。當然,通路商的銷售是整個產品的最前線,Mio通常都選擇最顯眼的位置,加上亮眼的橘色,客人一走進店內就被其豐富的色彩吸引。

此外,客戶群定位及差異性也是Mio成功的關鍵,手持導航機主要銷售群體為中高收入的顧客,尤其是常常到世界各地的商務人士,最近推出了一款內建台灣和大陸地圖的PDA GPS手機,對常常往返兩岸的人來說,有絕對的吸引力,尤其大陸面積太大,無法每次都翻越地圖慢慢查詢,此時GPS手機就發揮很大的功用了。

品牌End to End的全球競爭
品牌大師施振榮曾提到,擁有自有品牌是未來的趨勢,也是台灣走出世界的關鍵,純粹做代工的毛利率已經越來越低,加上各家廠商殺價競爭,能夠存活者所剩無幾,因此越來越多製造廠商西進,將工廠搬到擁有廉價工資的國家,例如:東南亞和大陸地區,然而這樣的場面可能又要改變。蔡學長熟悉大陸市場,針對現況,提出個人的見解及分析。

早在大陸改革開放初期,為了吸引外商投資,提出許多優惠的政策,並且藉由低人力成本,成功吸引許多國外廠商設廠生產,甚至還被稱作「血汗工廠」。然而,現在慢慢改觀了,勞工意識漸漸抬頭,不再只做被別人操控的機器,加上中共實行合諧政策,領導者已經不再到沿海地區,反而是到西藏等偏遠地區視察,這些跡象皆顯示製造業的發展又將面臨危機,即使現今交通便利還是可能造成潛在的威脅,因此每位企業領導者必須深思品牌的重要性。

蔡學長認為,科技的進步,將為公司經營注入新的思維,全球化資源的整合,設廠將不再受限,現代管理工具的應用,可以讓世界各地的資訊統一,並且藉由總部的發號施令,仔細做好每個環節,Acer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子。台灣歷經五十年來轉變及成長,已經擁有做品牌的實力,現在是好好發揮的時候,只要掌握核心技術,再擅用國際上的資源,要求品質的一致性,相信每個企業都可以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ve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